◎王东峰
每年”五一“前后,樱桃成熟,其果实小如珍珠,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此时恰是初夏时节,作为一年中较早上市的新鲜水果,樱桃因而被称为“百果第一枝”。后梁宣帝的《樱桃赋》就说:“懿夫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冬迎。”明代的《烬宫遗录》也记载:京师中的百姓“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烬宫遗录》所说的“四月”,指的是农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历五月份。
樱桃的命名与鸟有关。樱桃别名叫“莺桃”,相传是黄莺特别喜好啄食的水果。它另有名字叫“含桃”,据传为鹦鸟所含。这些传说虽无根据,但实际上鸟儿确实喜欢吃樱桃,以至于不少古代樱桃诗词中都离不开鸟的陪衬。如梁简文帝的《朱樱桃诗》:“倒流映碧丛,点露擎朱实。花茂蝶争飞,枝浓鸟相失。”宋代诗人陈与义《樱桃》:“四月江南黄鸟肥,樱桃满市粲朝晖。”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樱桃图》,亦于叶绿果红的樱桃枝头,添画一对鸟儿点缀。此画设色,绢本,纵33.3厘米,横27.8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画风,深受康熙、雍正、乾隆的器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郎世宁病逝于北京,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内,并被赐予侍郎之衔。
此图是郎世宁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作,精工细描,造型逼真,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图上两只鸟儿,分别站在上下两枝樱桃树上。鲜红饱满的樱桃,在青绿叶子的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夺目,引得人垂涎欲滴。此图若从中间切分,就各自成为包含一鸟、一枝樱桃的独立作品,但上、下两只鸟的注目和互动,又将上下两部分图有机融为一体。樱桃和鸟儿,一动一静,相互陪衬。左上角的樱桃,枝条纤细,但叶密果多;下边的樱桃,枝干粗大,却叶疏果稀,二者遥相呼应。画面中间,则有意留白。因此,此图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均衡、对称、呼应、疏密等笔墨法则,可谓郎世宁融贯中西的绘画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