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宏
本季春拍亮点频呈,但其中最大的亮点,应该算得上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以2.07亿元成交的北宋曾巩《局事帖》。区区124字的《局事帖》,算下来,平均每字167万元,一个字就能买两辆宝马车。
流传有序
在此次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被王中军收购之前,《局事帖》的主人是一位来自上海的深藏不露的收藏家。2009年,这件作品以1.0864亿元成交。再之前的1996年,《局事帖》在纽约佳士得首次拍卖,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在中国收藏家吴尔麓的帮助下,以50.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售出。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为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朋友的一封信,距今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
何良俊是明代学者,与文征明是好友。何良俊在《局事帖》上钤盖的是一方“清森阁书画印”,在纸的左下方。此后《局事帖》被明代最为富赡的收藏家项元汴收得,钤有“项氏天籁阁”藏印。
清初,《局事帖》又转到大鉴藏家安仪周手中,他在《局事帖》上钤有“仪周鉴赏”及“无恙”鹤形印。安仪周之后,《局事帖》被王芑孙收得,但不久就为曾燠家族所有,钤有“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
清末,《局事帖》曾落入晚清著名金石学家费念慈之手,钤有“西蠡审定”白文印。民国年间,《局事帖》入许姬传、许源来兄弟“天泉阁”,并归之于鉴赏奇才张葱玉。解放后,张葱玉被聘文化部文物局任处长,《局事帖》被转卖给上海实业家张文魁。后来,张文魁定居海外,《局事帖》为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所得。
意味深长
众多专家考证《局事帖》的收信人是江浙永康才子徐无党。写《局事帖》时,曾巩已是一位白发老人了。曾巩《局事帖》文字,收录于《唐宋八大家全集》。《局事帖》书信很短,读起来却意味深长,可以说是每个字都有一股情感蕴含在其中。此前,曾巩收到徐无党的来信,《局事帖》是曾巩的回信。曾巩与徐无党都是欧阳修的学生,曾巩比徐无党年长5岁。据《曾巩年谱》记载,曾巩1069年出任越州(今绍兴)通判,徐无党在其所辖的婺州做官。
在这短短124字的回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地倒了出来,表达了他希望叶落归根的心情。《局事帖》行文一波三折、畅达流利,字迹简严静重、回味无穷。
1069年,北宋王安石得到宋神宗信任推行新法,50岁的曾巩对新法有异议,因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不料这一去就是12年。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后半生漂泊在外,辗转各个州县,回京迟迟无望,内心深为纠结。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得召返京为官。但仅过3年,曾巩便离世了。
从书写格式、行文措辞来看,《局事帖》符合北宋书写风格及宋人尺牍格式,包括落款处钤“曾巩再拜”朱文水印,也是宋人尺牍常见样式。笔墨也符合宋人严谨、内敛的书风,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迭经千百年人间沧桑,风韵神采犹存。
因古代纸张珍贵,宋人为有效利用旧纸,常回收后直接在字纸背面写字或印刷,名曰“反故”。曾巩《局事帖》就是“反故”品。《局事帖》的背面是一部南宋《三国志》的书本残页,刻工王宗是南宋初年的刻手。当时,这件《局事帖》应是被当作普通公文书信处理,拿去印刷书籍了,一直到明代才被有心人发现。
极具价值
“《局事帖》拍卖了2个多亿,但这并不算什么最高价。”有专家指出,曾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局事帖》目前为海内外宋纸孤品,其仍有升值潜力。
该帖文字畅达,一波三折却又干净利落,与他晚年文风同出一辙。类似文字、情境,在曾巩的“上章”“书状”及诗文中屡屡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曾巩钤盖在“二十七日谨启”上的一方印章——为“曾巩再拜”四字朱文方印。四字离开边框都有一定距离是宋印的特点。且用水印,淡而不匀,印色多的地方容易有晕化现象。“曾巩再拜”晕化现象说明——《局事帖》盖章时是一张未经裱背的生纸。此纸质地薄而紧密,间有长而硬的纤维,为北宋特产。
但也有一些鉴赏家认为,按宋人书札的格式,信札起首处都有“某启”或“某某顿首”的抬头署名,而《局事帖》没有“巩启”或“曾巩顿首”字样,他们怀疑抬头署名被有意裁掉,对此帖是否为曾巩真迹保留意见。笔者认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曾巩在抬头处没有署名,所以加了押尾印章“曾巩再拜”,予以弥补。
曾巩读书多,修养好,对古拓书法尤其喜爱。曾巩写在《局事帖》上的书信字迹,法度森严,劲挺修长,字形与笔画明显带有欧字及钟绍京小楷的格局与笔意。因曾巩的墨迹稀如星凤,就连他的推崇者朱熹,在50年间才得以一见真迹,所以《局事帖》堪称墨宝。朱熹见到曾巩遗墨时曾说:“欧公(欧阳修)笔态敷腴温润,曾南丰(曾巩)书体峻洁、简严、静重,盖亦如其为文也。”
除手墨《局事帖》外,曾巩的墨迹已难觅其踪。《局事帖》能以人间孤本流传下来,依旧墨光灿然,足以令中国文化界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