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百家艺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百家艺术   

时间:2016-11-04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洛嵩

“簠”这个字,绝对属于生僻字,但按一些人“见字念半边”的习惯,却恰巧能够蒙对。簠字中间有个“甫”字,正确读音就念fu。不过这种“瞎猫碰死耗子”的做法只适合认簠、盨等青铜器,如果碰到簋、觚、觯、匜、瓿、甗、鬲等,用这些方法绝对是会念错的。

另有一些人认识簠字可能源自于成语。在成语中,簠经常和簋并称,有“簠簋不饰”“簠簋不饬”和“簠簋之风”等,都是贪官污吏的“专属”词汇,像簠簋之风说的便是贪污受贿的风气。

簠和簋并称,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礼记·乐记》中有“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的说法。《周礼·舍人》也记载:“凡祭祀共簠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中有言:“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由此不难看出,在当时,簋是食器,簠是饮器。

除了作为饮器,簠还是祭祀所用的礼器。它不仅经常和簋一起使用,还会和鼎、豆等组成相当庞大的祭祀所用青铜器群体,在祭祀时铺陈开来,蔚为壮观,又厚重无比,能够体现祭祀的神圣和庄严。

作为礼器,簠自然十分精美。这种精美不仅是指它上面常见鸟兽纹、饕餮纹、夔龙纹等繁冗纹饰,从构造来看,簠也是独一无二的。簠有盖,但盖子却是一上一下两个,只不过是用上面那个倒过来盖住下面那个。这般“神奇”的造型,大约也只有簠了。簠通常呈长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器形美观而大方。从现在出土的文物看,簠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在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较为盛行,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簠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说,簠乃是两周青铜器的代表作。

较有代表性的簠当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史尸簠。它制作于春秋中期,通高18.5厘米,口长28.2厘米,宽22.8厘米,重达4.86公斤。侈口折沿,折腹斜收,平底,方圈足外撇。其沿口每边中部都有一个长方形缺口,腹部两端则有一对兽首耳;盖沿和器口沿饰卷体龙纹,盖面和腹部均饰蟠螭纹,看上去十分威严。在盖和器内部,刻有22字(有两字重复)的相同铭文,其意如下:“曾孙史尸乍(作)飤(簋),其万(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看来该簠为史尸所制,因此被称为“史尸簠”。

《汉书·贾谊传》说:“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饬’。”如此庄严肃穆之物,被后人当成贪官污吏的代名词,令人唏嘘。也许,在战国以后的古人看来,像簠簋这些青铜器,乃祭祀之物,归“肉食者”所有,一般老百姓只能远远观看,的确是不正之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簠的冤屈可就大了,本来便是方方正正一器物,何故却落下了贪风腐雨的口实呢?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鼎式炉 斑铜艺

下一篇:翡翠朝珠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