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百家艺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百家艺术   

北鸿谈艺录之三:论马蒂斯的画作及人生的光和影

时间:2025-03-25    来源:北鸿艺术馆    作者:李明跃 王上元
内容摘要: 北鸿,中国油画巨匠、国际级艺术大师、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设计“红星”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超写实油画领军者、中国超印象诗画

 北鸿,中国油画巨匠、国际级艺术大师、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设计“红星”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超写实油画领军者、中国超印象诗画创始人;江苏书画院中国油画研究院院长,作品应邀出展巴黎奥运会、卢淳宫、意大利毕加索艺术馆等并获大奖及被收藏。

 北鸿先生以东方写意精神与西方技法融合的独特视角,对野兽派大师亨利·马蒂斯的艺术与人生进行了深刻剖析。以下结合北鸿的艺术理念与马蒂斯的创作实践,从技法、思想、人生三个维度展开评论。

一、马蒂斯艺术的光辉:色彩的诗人与形式的革新者

 1. 色彩的革命性突破

  马蒂斯以“野兽派”的狂野色彩颠覆传统,将高纯度红、蓝、黄等色块大胆铺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北鸿虽以超写实技法见长,却高度评价马蒂斯对色彩情感的极致表达,认为其“通过色彩的纯粹性直击观者灵魂”。例如《红色的画室》以炽热红色统一画面,虽舍弃透视却以色彩节奏构建空间深度,这种“以色代形”的东方式思维,与北鸿强调“神韵重于形似”的理念不谋而合。

 2. 形式简化的哲学意蕴

 马蒂斯剔除冗余细节,以几何线条和平面色块重构画面,如《钢琴课》中几何分割的严谨与装饰性元素的灵动对比。北鸿指出,这种“简化的极致”实为对艺术本质的回归——剥离表象,直指情感核心。然而,北鸿亦提出,马蒂斯的简化虽具先锋性,却可能因过度符号化削弱形象的深度,与超写实主义追求的“微观真实”形成鲜明对立。

 3. 情感与装饰性的平衡

 马蒂斯的作品常被诟病为“装饰性过强”,但北鸿认为其高明之处在于以装饰构图承载情感。《舞蹈》系列中,裸女动态的连续感与色彩的跃动性,既呈现原始生命力,又暗含音乐般的韵律,这种“视觉的诗性”正是东方艺术中“气韵生动”的西方诠释。

二、马蒂斯人生的悖论:艺术纯粹性与现实争议

 1. 突破传统的勇气与代价

  马蒂斯从法律职员转型为艺术家的经历,被北鸿视为“生命觉醒的象征”。其晚年病榻上的剪纸创作,更彰显“以艺术对抗肉体局限”的顽强生命力。然而,野兽派初期的激进风格曾引发社会争议,评论家讥讽其作品为“怪物”,北鸿认为这反映了艺术先锋性与大众审美间的永恒冲突,马蒂斯的坚持“以纯粹性对抗庸常”,恰是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

 2. 题材选择的局限与超越

 马蒂斯痴迷于裸女、舞蹈、室内等主题,北鸿指出其创作存在“题材单一化”风险,但肯定了他通过重复题材探索形式语言的可能性。例如《绿色的条纹》以面部色块分割挑战肖像传统,这种“以形破形”的尝试,与北鸿在超写实马匹中融入东方眼神刻画的手法异曲同工。

三、北鸿视角下的批判性反思

 1. 造型深度的缺失

 北鸿认为,马蒂斯对形式的极端简化虽具开创性,却可能牺牲形象的多元意涵。例如《戴帽的妇人》以粗犷线条概括五官,虽强化表现力,却削弱了人物内在复杂性的传达,而超写实主义追求的“细节中的神性”恰可弥补此缺憾。

 2. 装饰性与深度的博弈

 马蒂斯作品中繁复的波斯纹样与平面化构图的结合,被北鸿视为“双刃剑”——既成就独特的视觉和谐,也可能沦为纯粹装饰。相较之下,北鸿在《马》系列中以超写实肌理结合东方写意眼神,试图在“形”与“意”间找到更平衡的支点。

 3. 艺术与生命的终极追问

 马蒂斯晚年称自己的画作“如安乐椅般抚慰心灵”,北鸿对此既赞赏其追求艺术治愈力的理想,亦指出这种“宁静美学”可能回避现实矛盾。相比之下,北鸿的超写实创作更强调“以真实映照时代”,通过马的野性肌理隐喻生命张力,形成与马蒂斯“内向化美学”的对话。

 结语:在狂野与静谧之间的艺术永恒

 北鸿以东方哲思重新诠释马蒂斯,既肯定其“色彩革命”与形式简化的历史价值,亦反思其造型深度与题材局限。马蒂斯的人生与艺术,恰似野兽派的炽热与晚年的静谧交织——他未能穷尽世间色彩,却以纯粹性为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可能。而北鸿的评论,正是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印证了“艺术无界,唯真永恒”的深刻命题。 (图/李明跃 王上元)
 

 
 
Tags标签: 责任编辑:李明跃 王上元    
上一篇:北鸿谈艺录·梵高:燃烧的星空与破碎的麦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