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胡连俊:寻访神医华佗

时间:2023-04-20    来源:黄淮网    作者:文/胡连俊 图/邸文春 胡连俊
内容摘要:黄淮网(文/胡连俊 图/邸文春 胡连俊) 近日,一幅新发现的徐州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题词,引起不少网民——特别是老徐州人的关注。题词仅9个字:“徐州华佗墓

黄淮网(文/胡连俊 图/邸文春 胡连俊)  近日,一幅新发现的徐州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题词,引起不少网民——特别是老徐州人的关注。题词仅9个字:“徐州华佗墓重修纪念”。

华佗可谓千古以来医者仁心的化身,在中国家喻户晓。华先生是安徽亳州人,为何墓地在徐州?可染大师的题词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何至今未见华佗墓重修?这个问题引起笔者的深思及回忆。

今年(2023年)春上,肆虐三年多的新冠病毒悄然遁去,新的流感病毒依然不时侵扰。在与不断袭来的瘟神搏斗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起三国时代的华佗,那个生在乱世却以济世救人为抱负的名医。

相传华佗曾给关羽刮骨疗毒,并要用利斧破开曹操的头颅给他治头疼,即使放在今天,这样的医术也够惊人的。华佗是安徽亳州人,为何跟徐州有这么深的情缘?原来,他年轻时游学徐州,之后长期在徐州及周围一带行医,他的得意弟子樊阿也是徐州人。

现在,让我们循着当年华佗留下的遗踪,寻访这位神奇的名医吧!

华佗铜像(现存放于徐州市中医院)
 

精典医案20多


      在民间,华佗是一位被长期称颂的传奇人物。徐州城里,原有的华佗庙便有3处,一处在旧城城南半里许,今中山南路石磊巷内,华佗庙与华祖墓紧靠一起;一处在云龙山北麓、市博物馆东侧,华佗庙与关帝庙比邻而居,华医生跟关将军仿佛在回忆当年刮骨疗毒的旧话;还有一处在城北的朱庄,庙堂系十余间瓦房,正殿里有华佗塑像,院中有碑碣数方。至于徐州下属的丰县、沛县、铜山等地,凡相传华佗曾居住或行过医的地方就有华佗庙,有的县多达三四处。

徐州城中的原华佗庙

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华佗字元化,又名敷,是汉代沛国谯郡人。这个沛国是汉代的诸侯国,辖丰县、沛县、砀山、肖县、亳县等地。谯郡即今安徽省亳州市。史籍上记载的华佗医疗案例有20多个,包括腹脏切除术、死胎摘除术以及为头眩症患者施以放血疗法等,均有超人建树。这里略举二例。

其一:华佗路遇一患咽喉阻塞者,见他躺在车上呻吟不绝,便告知他前边有摆卖蒜汁的,味道非常酸,买3升喝下疾病可除。患者按华佗的叮嘱去做,立即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于是,患者将虫挂在车边去华佗家,见其北墙上挂满了这样的寄生虫。

笔者曾就此请教徐州市名中医、原徐州市第一医院主任中医师王尧,他说,据考证此虫可能是猪绦虫,其长可达数米,故可致“咽塞”。古人饮食不洁,寄生虫乃多发病。根据中医理论,“得辛则伏,得酸则静,得苦则下”,辛、酸、苦味药物对寄生虫都有治疗和安抚作用。现在,中医治疗蛔虫病的“乌梅汤”,即依此而创。

其二:某郡守患了重病,华佗认定使之大怒即可疗之。于是,华佗多多收取太守的财物却不去治疗,之后又撇下病人私自逃离,还“留书骂之”。太守果然大怒,“令人追杀佗”。人没追上,自己倒气得吐出几升黑血,病居然好了。

王尧解释,这位患者据考证就是做过徐州太守的丹阳人陶谦,他因恐惧曹操大兵压境而忧思致病,肝气郁滞造成血行不畅,华佗“奇方异治”,运用中医五行相克理论,故意致其暴怒,达到了通调气血的目的。

徐州华祖庙戏楼旧址
 

决不开“大处方”
 

华佗看病讲究简而有效,跟时下医务界流行的“大处方”迥然不同。史书上说他“精于方药”,处方用药不过数种,针灸取穴不过几处。假如针药不能治好的,华佗就让病人先用酒服用麻沸散,麻醉后实施剖腹手术,割除结块。病在肠胃,则截断冲洗,清除秽污后再行缝合,敷上药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平复”。华佗发明的全身麻醉术,比欧美各国早1600多年,他被尊为中国和世界外科手术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为了广传医道、弘扬医学,华佗打破家传世袭的旧习,收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等为徒。他告诉吴普,人体需要运动,但不可过度,“动摇则谷气得销(能被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这正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他不光讲理论,还发明了健身的方法:“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开创了体育医疗的先河。华佗还倡导预防保健,他利用徐州、丰县、沛县一带生长的漆叶、青黏做成“漆叶青黏散”,并将此药方传授给樊阿,之后传入民间。长服此药,可“去三虫(指寄生虫),利五脏,轻体(身体轻快),使人头不白”。

  
     刮骨疗毒系演义
 

民间关于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流传甚广,《三国演义》更将这段佳话写得绘形绘色。这段故事出自第75回,说是关公中了曹仁的毒箭,华佗主动上门探视,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于是,关公饮酒数杯,边下棋,边“伸臂令佗割之”。华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刮完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一个故事将神医华佗和天神关羽的形象同时凸现出来,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据史家考证,关羽在樊城与曹仁交战,受了箭伤,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建安十二年就被曹操杀害。显然,关羽的手术是不可能由华佗来做的。

  
    曹操为何杀华佗
 

关于华佗的被害,也有着多个版本。《三国演义》上说,曹操夜间梦见皂衣人“仗剑砍操”,惊醒之后便“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此时便有人推荐华佗,于是连夜请来。华佗看过,说这病根在脑袋中,要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断然拒绝这一医疗方案,并怀疑华佗欲加害自己,于是呼左右拿下,拷问之后处死。

正史的记载却与此不同。曹操患的是头风痛(三叉神经痛),发作起来心乱眼花,华佗一针便好,但不能除根,经常复发。曹操一是怀疑他故意留一手,二是想让他长留身边,做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年轻时便淡薄名利,两次被举荐入仕都拒绝了。此时,恐怕一心想着做他的自由职业者去,于是托辞还家。回到家乡后,华佗又以妻子有病为由,拒绝曹操的邀请。曹操大怒,吩咐下属前去查访,若其妻有病,便宽限时日,并赐给小豆40斛;若其妻无病即属虚诈,便逮捕治罪。按说,曹操这样做还是通情达理的,只是将华佗抓回许昌后,一怒之下竟然将这位不识相的老乡给杀了。

对曹操来说,也许杀一个华佗算不了什么。他当年两次屠城徐州,便杀了数十万无辜百姓。然而,人类数千年就出了一个华佗,杀了便没了。更可惜的,华佗临死时,将自己的医书交给狱吏,说“此可以活人”。但,狱吏害怕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强与,“索火烧之”。在那样一个军阀横行的年头,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大概只能如此。

电影《华佗与曹操》剧照
 

葬于徐州最可信
 

徐州华祖墓旧址

华佗遭杀害后,据说身首分离,其首被游传原籍示众。华佗的原籍亳州离徐州很近,得意弟子樊阿是徐州人,他收华佗头颅葬于彭城(即徐州)南郊。华佗早年游学徐州,长期在此行医,受百姓爱戴,而徐州因遭曹操两度屠城,反曹仇曹情绪深入人心,将华佗葬于这里自然是比较安全的。操死魏亡后,彭城的华佗墓公诸于世,老百姓为华佗立庙、塑像,每年春秋两次祈祀。其后战乱频仍,兼之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兵火地震,墓遂迷失。

据《道光徐州府志》记载:“明成祖永乐初,徐州知州杨节仲修山川坛,掘地得一首骨,疑为陀首”,于是加土造墓,并题其碣 。此址即前文提到的石磊巷内。 明代贤士胡若思当时作《吊华佗墓》诗云:“徒把金针事老瞒,千年古冢朔风寒。后来枉却陈琳檄,到底西陵泪不干。”明万历初刘顺之又立祠墓前。经过明天启三年的黄水淤淹,至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徐州官员张奎兴、张道源又出资将华佗墓重修一新,墓碑上书“后汉神医华祖之墓”,今仍存。乾隆、道光及民元年间,又多次大修并增建。数百年间,百姓祭祀,香火不绝。

华佗庙一度成为居民大杂院
 

华佗何时得安息
 

新中国建国初期,华佗庙成了徐州医学会所在地,举凡会议、学习、进修、讲座、日常办公、资料储存均在此处。然而,十年动乱中,华佗庙、墓却遭空前劫难。据目击者介绍,1967年春,一群戴红袖章的青年闯入庙内抢砸,敲碎华佗墓前侍立石人,掘开坟墓,仅见一仰卧石像,头向西南,足向东北,颈项斜断,身首不连,这情景反映出当年的筑墓者,对曹操迫害华佗、摧残人才的无声抗议。眼前的年轻人则继曹操后尘,对地下的华佗作了第二次摧残。笔者曾于1984年到此瞻仰,该庙有大殿3间,坐西朝东,是一座青砖合瓦的明清式建筑。但其时已破败不堪。古墓被平,碑碣折损,庙内一部分被云龙区保健所占用,一部分为居民住房,华佗铜像则被徐州市中医院收藏。

彭城华佗庙、墓的厄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引起当地医学界的关注。原徐州市政协副主席范存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林世炘等老先生曾多方呼吁奔走,上书建言,希望尽快重修华佗庙、墓,并将华佗庙建成华佗纪念馆。当时分管市长曾批转,卫生部门亦发了文件。然而,近40年过去,华佗的“政策”仍未落实。如今,华佗庙、墓旧址,遗迹早已荡然无存,而代之以高大的楼宇。

百岁的范老在徐州快哉亭公园读报休憩(摄于2006年)

范老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说过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华佗生前不求功名利禄,一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疾苦;死后其葬首之地历经沧桑,至今无安息之所。作为炎黄子孙,怎不痛心疾首?我虽是满头霜雪之人,也要为重修华祖庙、墓而效力,不达目的不罢休!”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是的,华佗生前身后与徐州结下的生死情缘,是深藏于徐州人心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城乡各处曾经存在的华祖庙、碑和千古以来绵延不绝的香火,便是明证。将这份情缘传承下去,应是我们这代徐州人的责任。继之,再做些“弘扬华佗精神,振兴中华医学”的事,倒也不错。

供稿时间:2023年4月19日

(胡连俊 徐州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杂文作家)

 
 
Tags标签: 责任编辑:文/胡连俊 图/邸文春 胡连俊    
上一篇:胡连俊:烽烟滚滚台儿庄--电影《血战台儿庄》采访散记

下一篇:胡连俊:“大彭国”里访彭祖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