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三十四)

时间:2024-07-10    来源:黄淮网    作者:李永田
内容摘要:消失了的张谷山我的老家柳新垞城,距离张谷山只有3华里路。张谷山在我家的正东方,所以幼年时每天早晨看到的日出,都是从张谷山后爬出来的。为什么叫“张谷山”?

消失了的张谷山

我的老家柳新垞城,距离张谷山只有3华里路。张谷山在我家的正东方,所以幼年时每天早晨看到的日出,都是从张谷山后爬出来的。

为什么叫“张谷山”?最通常的说法是:楚汉战争时,张良在这里存储军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给。张良之功、谷物之贵,善莫大焉,故名“张谷山”。

张谷山又名“张孤山”。因泗水之东,群山延绵,而泗水之西,只此一座,孤零零地佇立在柳新乡的境内。我还写了一首赞美它的小诗:

赞罢群山赞孤山,

巍然屹立天地间。

名为孤山实不孤,

清风明月常为伴!

张谷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张龟山”。传说,这是一只很有灵性的万年神龟,他幻化为一名倜傥青年,与当地一家富豪之女恋爱。富豪万万不允,又无力与神龟抗衡,于是请来了法力无边的张天师“除妖镇邪”。这张天师下手也太狠了,拆散这个姻缘也就罢了,硬是挥剑将它斩杀,头抛西南,谓之“范山”;尾扔东北,有了“蔺山”。至此以后,张谷山就如同一个无头无尾的龟身,上面盖着一个大大的龟壳,千百年来蹶着屁股趴在那里。既失去了爱情,又丟失了生命。

它的“龟腚”就暴露在大路之旁,每次进山,这里都是必经之路。小時候路过这里,小伙伴们会嬉闹着前去摸上一下,嘴里念叨着:“摸摸龟的腚,十年不害病!”

 张谷山还有一个非常亲切的昵称,因为它形似一个硕大的乳房,当地人把“吃奶”叫做“吃妈妈”,所以就把它称之为“妈妈山”。假若张谷山还健在的话,把这个亲切的称呼延伸开來,必定会让现代人编出很多有关母爱的神奇故事……

不幸,张谷山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谷山亘古以来便屹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之上,有历史记载的時间也有3000多年了。史上有名的泗水河,就在它的身旁流过,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这里便成为一个盐运码头,船行如织,商贾云集。清朝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张鹏翮路经此地,曾题写了“张穀山”三个大字,镌刻在山体的显眼之处。可以说,当時它在我们徐州是作为一个地标存在的,在徐州周围乃至附近几省,都是小有名气的。

只是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的一些老乡们“靠山吃山”,竟打起了开挖张谷山的主意。

多年以来,炮声隆隆,烟尘滚滚,开山采石,卖石挣钱。无序地开采,把这个沉睡千年的神龟,挖得体无完肤。周边的民众,特別是缺山无石的丰沛民众,拉着平车、赶着驴车,前来买石盖屋,更是络绎不绝,煞是热闹。

一个甲子的時间,这座长800米、宽500米、高约100米的巍巍山体,被乡亲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搬了个荡然无存。据说,这还不过瘾,再向地下深挖,把一切可能采到的有用石材全部都挖出来,把个张谷山彻底地“连根拔掉了”。

2022年,我应邀回乡参加“首届淮海人才峰会”期间,镇政府安排我到大运河畔的刘、李场参观新农村建设,我执意顺道去名存实亡的张谷山走了一遭,心头不尽涌上一抹悲哀,产生出许多感慨。

我国古代的《列子·汤问》篇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堵住了愚公的家门,这位可敬的老人,为着子孙后代的出行方便,带领全家搬山不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他的刚强和远见,感动了上天。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学习愚公的精神,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给了我们无限的鼓舞和信心。

但是,我张谷山的乡亲,又是究竟为着什么,非要把祖祖辈辈相依为命的这座山“毁尸灭迹”呢?

(安吉融媒体供图)

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箴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他在2005年8月在浙江安吉的余村首先提出的。当年这里也曾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挖山毁林的地方,而现在,却变成了青山叠翠、游人如织的美丽乡村。余村的蝶变,验证了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英明和正确。

现在,“张谷山”的村名依然存在,但是“张谷山”的山体却不见踪影了。

张谷山消失的功过是非,应该有众多的因素,作为一名离乡多年的游子,我原不该指手划脚的评说。我只忧心,当我们的子孙们问到我们一个最浅显的、最幼稚的问题:“我们张谷山的山哪里去了?”我们这一代的老兄弟们、老姐妹们又该怎样交待?

“这里原本有山,被我们稀里哗啦就挖掉了!”

“为什么挖山?”

“开石头卖钱啊!”

“钱到哪去了?”

“钱都花完了!”

这该如何向子孙后代回答呢?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与大自然的共存之中,我们应该时时检点自己。

让家乡的山更绿、水更秀、天更蓝,这是我衷心的祈愿!

         李永田

      2024年7月7日 于北京

 
 
Tags标签: 责任编辑:李永田    
上一篇: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三十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