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张立辰艺术研讨会举办--听艺术大家谈张立辰人品、画品、成就

时间:2015-12-29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12月27日上午,“殷殷桑梓情 猎猎大汉风 张立辰艺术研讨会”在张立辰艺术馆热烈举办,来自国内各地的近30位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理论

◎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12月27日上午,“殷殷桑梓情 猎猎大汉风 张立辰艺术研讨会”在张立辰艺术馆热烈举办,来自国内各地的近30位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理论家、美术出版机构代表、上百位书画艺术爱好者与写意国画大师张立辰先生、夫人胡萍女士汇聚一堂,共话张立辰先生的卓越艺术成就和浓浓桑梓情怀。

研讨会上,参会嘉宾们大多是来自外地的艺术界名家,他们从张立辰的作品谈起,有的从张立辰先生的艺术造诣谈起,还有人把和张立辰交往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本地的艺术家如刘建林、惠剑等也对张立辰的作品风格、人文情怀、创作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写意花鸟引领“中国气象”

“在当代中国画界,张立辰先生的写意花鸟画独树一帜,颇为世重。其画风又如词中苏、辛豪放派,充满一派阳刚之气,气象博大,令人过目难忘;同时,其画又备淡丽简净一格,生面别开,从不同侧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具有传统品格,又有现代意识,开拓出一种审美的新境界。”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先生说,“西方哲学家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成人格。张立辰就是这样一位特别落地的艺术家,他的画风离不开徐州这块从小生长的地方,有地缘关系,但不是每个在这里生活的人都能做到,从他的作品中大家都能看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马其宽先生说,在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学习的五年间,他和张立辰同班、同寝室。那时候,张立辰就是一个好动、为人豪爽的北方大汉形象。他说,跟随潘天寿先生学习时,老先生特别注重传统、重视基本功。当时班里有四个人是专学写意花鸟画的,尽管后来几个人走的艺术道路不一样,但作品中都能看出传统的东西。张立辰把南北画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墨、水是写意画的关键,很多人注重了笔、墨,却忘记了水,张立辰的作品中,能看出他对水的运用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我也是画写意画的,和张老师是很多年的朋友了。写意画的形态很多,不是一个模式。画如其人,在张立辰先生身上完全体现这一点,这一点实践起来很多人做不到,而且他是很淡定的。”北京画院著名国画家郭石夫表示,“认识了解张立辰,就知道他的性格和画风是一致的。艺术因人而传,艺术的真诚很重要,张立辰就是这样真、这样豪爽的性格,他有今天的成就,我很高兴。”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认为,由潘天寿到张立辰已经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化合了文人画学养的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传承。张立辰们是化合了那些所谓戾家的文人画传统、于行家技巧达到了相当高度的立志于“学高不学低”的现代画家,又是背负了传承与升华民族艺术责任的教育家,张立辰的艺术传承链大体是由传统文人画—吴昌硕—潘天寿—张立辰的承传与演化,这种演化是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演化和学院性演化的一例。

弟子三千桃李天下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表示,在馆门口的奇石上看到了张立辰先生写的“中国精神”,张立辰先生的中国精神在绘画作品上表现出的其实就是“中国气象”。中国人自古喜欢说人品即画品的关系,张先生这都是引领国内写意国画的。“据我所知,张立辰先生是国内唯一一位同时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两所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都担任博导的教授。”

专家们研讨会上认为,中国画最注重的是传统和传承,张立辰先生是传承传统链中的重要一环。自任教中央美术学院以来,张先生始终倡扬潘天寿等老先生的教学体系。特别是担任中国画系主任十年间,努力在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中贯彻潘天寿教学体系,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潘天寿教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教学方法受到西方绘画教育体制冲击时,坚持与吸收、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先进之途。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女士说,作为一位中国画教育者,张立辰体现了担当和责任。潘天寿是一位教育家,同时在创作上去解决他所意识到的中国画发展存在的问题。张先生也是如此,他一直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缺失、中国画基础教学的偏颇、中国画笔墨内涵的失落等等问题,表示出担忧和思考。同时,他积极地在教学上对传统中国画造型和审美体系进行解析和宏扬,对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补充,尤其在基础训练方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用自己的创作对写意花鸟画进行变革和开拓。毫不夸张地说,在现、当代中国画家中,拥有成系统的、既有传承又有拓展的教学理念和体系的画家,张立辰先生是非常突出的一位。

“中国精神是一面大旗,在书画教育方面打出这面旗帜是当务之急,张立辰在教学中就有此理念。”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卓鹤君先生认为,国内美术教育的现状是以素描、色彩为基础,这其实是西画基础教育的方式,这和中国画强调认识生活的理念不同、审美有变化。“徐州涌现出这么多艺术馆,在国内开了一个好头,张立辰先生树立了大家风范、风采。昨天听他在开馆仪式上的讲话,大大咧咧很有味道,和他的作品一样有味道。”

桑梓情怀

“认识张立辰好多年了,看他的作品,就能看出他的性格、气质,这是他从小在徐州生活,受到徐州这块土地的艺术滋养,这种艺术滋养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得到的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张立辰做到了,他学习和继承了潘天寿等前辈的优良传统。张立辰年轻时喜欢豪饮,画里不仅有酒气,还有帅气、豪气,这是作画矜持、斟酌的人没有的。在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等老一辈大师作画时是非常严谨的,张立辰在自身豪放性格基础上,受到老一辈艺术大师的影响,艺术的斟酌、匠心的推敲、理性和感性同在,有担当、有真情,是徐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画的骄傲。”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表示。

张敏是张立辰先生在徐州三中上学时的同窗好友,他虽然不从事艺术道路,但说起和张立辰的交往,很是生动。他说,从1954年结识张立辰至今,已经60多年了。上学时,张立辰是班里的文体委员,打排球,跑马拉松。正是这种毅力和精神,让张立辰持续了艺术道路走到今天的成就。上学时,家里条件苦,张立辰每周都要回沛县,从家里往徐州背煎饼。那时候跟李雪鸿老师(李可染先生的同学)学画,张立辰非常爱画,下课一有时间就画。初中时,张立辰就已经能背诵书论、“六法”。“我结婚三十周年的时候,张立辰送了我一幅作品叫‘家乡的风’,上面画的内容,让我一看就想起小时候微山湖边的场景,他说画的就是家乡的场景,没有对家乡的深切感受是画不出来的。从他的作品中,很多题材都是小时候在家乡生活的情景、瞬间,这些作品都能看出他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艺术·艺术家·艺术馆

下一篇:“书画徐州·第九届年展”今日开幕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