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以国为家 山川情怀 大汉气象 ——“彭城诗派”书写徐州文化特质

时间:2016-11-09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以国为家 山川情怀 大汉气象
——“彭城诗派”书写徐州文化特质

 


以国为家 山川情怀 大汉气象
——“彭城诗派”书写徐州文化特质
 
8月下旬的一个雨天的午后,徐州诗词协会会长徐崇先邀约老友、徐州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李文顺:“兄弟,咱俩约上邱鸣皋、赵兴勤、徐放鸣、沙先一,一起聚下吧。”
对于这次聚会,李文顺用“兴味盎然”形容,每个人都有些激动、兴奋。让这几位志趣相投的老诗友同时激情澎湃的是一个关于“彭城诗派”的话题。
而此后,这个话题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范围从本地��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刘苏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应时而生

年近七旬的赵兴勤教授,是江苏师范大学研究古代文学方面的“扛把子”,他自己不写诗,但评诗的功力却非同一般。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评诗,眼光近乎“严苛”:“或许是当了半辈子老师的缘故,平时也有很多人给我送书来评,那些书,我也看,但没有哪本看得像这本这么细。”

这本让一向严苛的赵兴勤教授手不释卷,不吃早饭也要一口气读完的是一本叫《诗三百》的诗歌选编。不过,这部《诗三百》并非《诗经》,而是徐州诗词协会为庆祝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而集纳的徐州诗词佳作。

“我们从徐州各基层诗词组织、诗社推荐的5800余首作品中筛选出了3000首诗,出了一部《诗三千》,后来觉得体量太大了,还得精简,就请来了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诗人星汉,由他在《诗三千》的基础上又精简出了这部《诗三首》。”徐崇先说这话时语气和缓,其实,这其中的工作量有多大,或许别人不知道,但他心知肚明。

1:10的比例,让星汉一直以“精中选精”的标准来严格筛选,即便如此,筛到最后一遍,还是剩下了327首,“实在是没法再删了”。没办法,为了和《诗经》保持一样的篇数,徐崇先又和几位诗协骨干合议了一下,删去22首,剩下了最后的305首。

这部“精编版”《诗三百》让赵兴勤渐渐看出了点“名堂”:“里面的诗我都仔细看了,看的时候我还特意在每首诗下留下点评。看到最后,我突然觉得,徐州人写诗有一种近乎一致的风格。他们不写小情小景,在他们的诗中,几乎都是完整的大景,不见破碎,只见阔大。而且用词有力,有雄强之感。当时,‘彭门诗风’这个词,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8月17日在《徐州诗词三十年·诗三百》发行座谈会上,赵兴勤第一次提出了“彭门诗风”这个说法,没想到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共鸣。大家几经讨论后,由“彭门诗风”衍生出了“彭城诗派”,“‘彭城诗派’更大气一些,也更能表现徐州诗人群体的特征。”徐崇先说。

随后,徐州市诗词协会邀请了徐州市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诗词界知名人士,进行了数次大大小小的座谈会、研讨会,大家都对徐州打造“彭城诗派”的想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其实,当下的社会打造的流派,没有多少是深入人心的,因为创立一个文学流派的标准很多,主要包括有没有共同或相似的工作生活环境、共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共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共同或相似的创作平台或活动组织等等。

这么多的共同和相似,看起来挺难的,那为什么“彭城诗派”得到这么多人响应?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赵永生在徐州市诗词协会成立30周年的集会上的发言或许可以道出其中部分原因。他说:“徐州市诗词协会成立30年来,可圈可点处很多,如率先在全市15所高校成立了‘诗词联谊会’,把诗词进校园工作,在组织上得到落实;建立了‘九州诗联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诗教活动;2013年连续获得‘江苏省诗词之市’和‘中华诗词之市’称号;《徐州诗词》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刊,协会还组织出版了《格律诗词简明教程》《徐州诗词选》《徐州当代绝句三百家》,大型诗集《徐州颂》书籍;注重弘扬主旋律,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春之歌’、‘秋色赋’诗词朗诵会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成为徐州文化活动的品牌;多次成功举办了征诗、征联活动,为美化徐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徐州这一地域,民风厚重古朴,人的性格偏于豪放,诗风也以豪放为主,以婉约为辅。追根溯源,与刘邦的《大风歌》一脉相传。徐州诗词协会成立三十年来,已经造就了庞大的诗人群体,会员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4千人,创作了大量的爱国爱乡、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诗篇。而且诗人词家都在同一地域生活,并且都有一致的追求,‘彭城诗派’完全可以形成。”江苏省诗词协会、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凌启鸿认为,打造“彭城诗派”的提法正当其时,是具有远见的文学发展观!

星汉也表明,在古彭城的历史上,诗人词家在这里留下作品的,不胜枚举;刘邦、白居易、苏轼、萨都剌等人更是其中翘楚。古彭城文脉相传,浩浩汤汤,前后相继。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理应发扬光大。当今的“彭城诗派”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必然。

诗魂所在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谓流派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诗人、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徐州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林红岭说:“‘彭城诗派’之名从无到有,正是从不自觉而走向自觉统一体的体现,‘彭城诗派’的概念及其特征是符合历史上流派的概念和特征的,是必然的存在着且属于自己的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的。”

徐崇先将之总结为:以国为家、山川情怀、大汉气象。

“彭城诗派”体现着以国为家的价值取向。封建时代的彭城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统一、朝廷与地方治理歌功颂德、借古讽今、建言献策,成为时尚和流行;近现代以来,家国情怀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个人的家与民族的家融为一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徐州诗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经常性组织诗人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城镇乡村、深入工矿企业,体验群众火热生活,描绘城乡发展面貌,用诗词歌赋赞颂发展新成就、提升城市新品质、讴歌人民新生活。 “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把‘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怀’圆融对接,‘彭城诗派’让诗词呈现既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又满园芳菲、生态和谐的局面。” 林红岭说。

“彭城诗派”在取材上体现山川情怀。徐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华玉振对此有专门的研究,他指出,在“彭城诗派”的作家作品中,虽然大多与战争有关,但这些战争又都以徐州的山川为背景,使这些山水的自然秀丽无形中增添了雄壮。从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到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从韩愈的“汴泗交流”到苏东坡的“一色杏花”,从陈孚的“大风中有汉山河”到萨都剌的“古徐州形胜”,直到徐崇先的“兵山圣水古徐州,逐鹿中原岁月稠”、以及蒋继辉的“浪埋洋鬼子,风奏土琵琶”等等,都是在既有北方山川的雄伟、又有南方江河秀美的自然视角之下,展现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彭城诗派渊远流长,体现一派大汉气象。在李文顺看来,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奠定了“彭城诗派”的主基调——豪放。“你看《大风歌》只有短短三句,却传诵千古,若论豪放,谁与争端?再看另一首《西极天马歌》:天马乘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也是只有简单几句话,却一样豪情万丈,一样气象万千。”此后,豪放的大汉气象在徐州诗脉中一脉相传。“男诗人就不说了,光说女诗人,她们个个都是‘女汉子’,像黄楼诗社的黄婉丽、,她们的诗可以说是七分豪放三分婉约。从她们的诗也能看出温婉,但那种婉亦是侠骨之柔肠,剑胆之琴心。”

功在千秋

虽然常有人说,当代社会,无论是诗词,还是诗歌,都已经“死”掉了,失却了实用性,但其实诗歌不仅没“死”,反而“活”得很好,诗词历经千余年,在格律的“束缚”之下,如今仍追随者众多。“物质时代,放大了人的欲望,人们普遍生活在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诗词和诗歌无疑能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成为人们精神上的‘避难所’。写诗的人多有诗家风范,至少都不会爆粗口,说脏话。从这个角度来讲,打造‘彭城诗派’至少可以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作用。”赵兴勤说。

当然打造“彭城诗派”的现世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华玉振认为,“彭城诗派”是个品牌概念,能够界定以徐州区域为地理特征、以徐州诗人为人物特征、以徐州文化为思想特征的徐州诗词特色,对于认识徐州诗词文化的历史、现在和将来,具有哲学意义。文化有竞争力量才有发展前途,话语权的把握离不开品牌的塑造。如同世界文化舞台上的中西之争、古今之辩一样,如同“彭城画派”、“彭城书派”一样,“彭城诗派”的品牌,作为徐州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为“彭城学派”,有利于提升徐州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竞争能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有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赵兴勤补充说:“这几年, ‘彭城画派’打造的算是比较成功,甚至把画展都办到国外去了。我觉得‘彭城诗派’的口号虽然目前远不及‘彭城画派’响亮,但同样是百年大计,是打造诗词强市的重大举措,是文化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积跬步于当前。”

在李文顺看来,提出打造“彭城诗派”的口号,不仅可以使徐州诗人成为当代诗坛的一支劲旅,更重要的是,它还形成了一种“倒逼”。“打造‘彭城诗派’实际上是徐州诗坛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必然向自由迈进的一个过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事情,它势必会让徐州诗词水平整体升华,成为当代诗坛的一支劲旅。但反过来讲,要想支撑一个流派,还是要靠精品,否则撑不起来。从这方面来说,徐州诗词界是在自加压力,逼着自己不断强大。你想呀,以前没有‘彭城诗派’这个说法也就罢了,现在你自己提出了这个说法,如果拿不出好的作品来,你怎么好意思?”

但是,一个地区诗词的发展,除了诗人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良好的文学生态。

为此,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在徐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教科文卫代表团审议发言中,郑重提出了将研究和推介“彭城诗派”纳入徐州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的建议,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成功推介“彭城画派”的基础上,应当致力于研究徐州古今贯通、风格独具的诗词传统,以“彭城诗派”作为响亮的名片来突显徐州诗词的精神传承。这是一篇具有战略性的大文章,值得我们去努力挖掘梳理历史脉络,更需要我们自觉致力于具有“彭城诗派”风格特征的诗词创作实践。

江苏师范大学校报主编沙先一说:“可以预期,通过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各诗词协会的通力合作,通过诗人、评论家的共同努力,‘彭城诗派’会日趋成熟,也会促进徐州文坛其他门类的发展。”

“打造‘彭城诗派’是徐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是一次创新之举,对其他城市和地区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今后也必将会推动中华诗坛的整体发展。”徐崇先的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源头寻找甘泉

下一篇:彭城诗派: 中国诗坛的 猎猎大纛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