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苏)10月21日上午,“境·互文”翁剑青、刘旭光、陈浩、李镇绘画作品展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开幕。本次活动展出了四位艺术家的90余件新作,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图像的背后:意义与表达——‘境·互文’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场需要用心阅读的画展。
主办方称:此次展览定名为“境· 互文”。所谓“境”,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主、客体的心境与画境;其二是主客体所在并无法回避的叙事语境;最后是四位艺术家从个人经验出发,将各自的叙事视像呈现同一场域而发生交融与碰撞的语境。所谓“互文”,即是对上述不同层面与意义之“境”进行自觉梳理,并发现其中的互文关系,以及对当代文化生态进行思考与回应。所以,手稿、随笔、笔记、影像、照片等与艺术家的创作相关联,并可与具体的作品形成互文关系的各类要素,都会被艺术家提取,最终成为作品完成度的结构性环节。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现场,在徐州艺术馆上了一堂生动的鉴赏课。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认为:本次展出的四位艺术家均具有学者型素质,这是本次展览的基础,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不能简单的以国、油、版、雕等画种概念以及所相应的技术要求去衡量与理解。面对这种学者型的艺术家要从艺术的本质性角度来认知并思考。单纯意义上的“看”不再是此次观展的主要方式,需要尝试用“阅读”的方式去理解以及作品背后的艺术家。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设计院学生小陈看完展览后说:“有些作品很难看懂,但是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思想的脉搏。老师说,这些作品技术因素被弱化,互文关系被强化;艺术家退场,作品说话的观念被弱化,艺术家裸露创作轨迹与思想方法的意识被强化。似乎透过画面能读懂一些这样的意思。虽然不是完全能看懂,但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和此前看到的美术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