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执美育岂有不重人品之理
盛夏图(国画) 李苦禅
李苦禅倡导人品画品统一观,并身体力行。他常说:“艺术乃真美善之物,人格不佳其心无真可言,流于书画则多生虚伪与浮华,惶言美?而非至美难以臻于善境……美极而善,可教化于世,近世蔡元培先生称为美育。身执美育岂有不重人品之理?”李苦禅在给自己的学生的回信中也说:“国画艺术是纯洁而伟大公正之矗立者,不含一切之垢渍,不服一切之威严、权势,反正之,即不成美善之国画也。作者先具得品格,亦即高尚之修养,方可作出好作品。”
他家境贫寒,当过拉车夫,也卖过戏园票;他曾是地下党,备受酷刑,也曾在“文革”期间,遭受批斗;他是齐白石的学生,自己又半生从教,桃李芬芳。他是一代国画大师和教育家李苦禅。
今年是李苦禅诞辰120周年。作为“国家博物馆20世纪大师系列展”之一,11月2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王春法在展览开幕式上评价,李苦禅在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剧烈震荡的时代中砥砺前行,脱颖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抒写了“一洗万古凡马空”的雄鹰意象,在宏观的历史维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20世纪百年文化形态演进和艺术发展历程,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与人生品格精准诠释了中国‘文化脊梁’的时代内涵。”王春法说。
“翻从死中生活动”
此次展览展出了百余件李苦禅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以及与艺坛宗师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往来信札、论画手稿,和保存完好的学生时期作品、去世前几小时的书法日课习作等,全方位呈现了李苦禅的艺术历程。
其实,苦禅并非李苦禅原名。他1899年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名英杰,字超三。他先从国画家孙占群习画,后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34年更名为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系。上学期间,他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生活艰苦,同学林一庐赠他艺名“苦禅”,自此他以“苦禅”之名行于世。而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思想,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与教学思想。
李苦禅虽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但依然对国画有浓厚的兴趣,他被齐白石的艺术造诣打动,于1923年秋季拜齐白石为师,成为其第一位入室弟子。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与齐白石往来的信札,展示出了两人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当时,齐白石画名在外,画价很高,很多人假造他的画去卖。李苦禅虽然家贫,却从不造假牟利。为此,齐白石赠其诗云“苦禅学吾不似吾”“苦禅不为(不造假画)真吾徒”赞赏李苦禅的品格。在齐白石的精心培育下,他画艺大进。齐白石曾多次为李苦禅画作题评,称赞:“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而能二也。”“翻从死中生活动,非知笔知墨者不能知此言……”“苦禅仁弟画此,与余不谋而合。”等等。毕业后,李苦禅就受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邀请,任国画系教授。
对于李苦禅在这一时期的艺术造诣,著名美术史论家李松评价中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苦禅先生的艺术实践走在时代前列。在知识结构上,他既有中国文化的积淀,也有西方的艺术观念。在艺术上,他还有京剧修养,他把京剧看成大写意的艺术,看到了不同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对中国哲学、禅宗、道家思想等也有很深的理解,将广博的东方文化融入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创造中。”
“艺术界革命的前驱”
李苦禅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授和画家,他爱国忧民,心系时事,亲身参与抗战,为国家大义、民族气节几乎牺牲了自己,被称为“艺术界革命的前驱”。1930年,他支持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因为出面为革命青年办理保释,向当局进行正义交涉,遭杭州艺专停聘。他参与过 “一二·九”爱国游行示威运动,拒绝伪“新民会”的拉拢,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以卖画为生。其间,他通过雄鹰、苍鹭、鱼鹰和虬松、劲竹、楚兰等等题材,抒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气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宏阔胸襟。章法更是肆外闳中,以一隅而现大千。李苦禅在这一历程中,或超然独处,或天马行空,纵意恣肆,开一代新风。在李苦禅之子李燕看来,这不仅是因为李苦禅个人才华横溢,也是时代和环境造就使然。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一腔热血为国家的李苦禅,利用画家身份为掩护,投身于地下抗战工作之中,他的画屋是各路抗战英雄人士来往交汇的场所。李苦禅由此涉嫌,被日军所抓,备受酷刑而不招供。在出狱后,他依然以卖画所得,暗中帮助地下抗战。美术理论家刘曦林评价:“李苦禅等老一代的艺术家,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时代保持着热情参与变革的精神,对于祖国寄予着一种希望,对敌人疾恶如仇。所以,苦禅先生大义凛然都体现在了他对时事、对艺术的态度上。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是不可或缺、承前启后的人物。”
“里出外进,大开大合”
新中国成立后,李苦禅经历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文革”被批判等一系列遭遇,九死一生。然而,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研习,不断思索中国画的发展。“文革”结束后,他的名誉和教授职务被恢复,艺术生涯迎来了高潮期。为了表达心中的兴奋和快乐,他创作了《初霁图》《晴雪图》与《红梅怒放》等作品,直抒胸中快意。此次展出的巨幅代表作品《盛夏图》与《劲节图》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两幅作品用笔含蓄,笔墨浑厚,充满阳刚之美和正气之美,使人感到一种精神的振奋。
李苦禅常说:“一幅写意画魄力如何,先不在于笔墨而在于章法布局,要里出外进,大开大合。”李苦禅画的鹰极其动人心弦,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英气逼人。李苦禅画的鹰,被公认为是难得的画中精品。对此,李苦禅却并不满足,他说:“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
李苦禅认为“写生为本,意象为要”,尊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他希望将中国“书画同源”的概念更加具体、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一生都在练习书法,直到逝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临写颜真卿的《画赞帖》。李苦禅以书入画,凭借几十年的碑学功夫书写出浑厚拙朴的线条,使人一眼就可以识别出“这是李苦禅的画”。
李苦禅一生痴心于绘画,他把禅与画、中与西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探索自己独特的画风。李苦禅苦练大写意花鸟,他的作品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八哥、鸬鹚、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
“美极而善,可教化于世”
从受林风眠邀请进入杭州艺专,到受徐悲鸿邀请入北平艺专再到中央美术学院,李苦禅执教半个多世纪,其艺术思想影响了无数学子。在艺术教育方面,他既主张走艺术开拓的道路,又注重提示学生注重画外功夫的陶冶和积淀,他把西方的雕塑和中国画的造型笔墨交融起来,注重诗书画印的总体修养,坚持学生要吸收中国与西方两者文化素养的道路。而他自己正是因为有这种宽阔的文化胸怀和宽广的文化视野,引西问中,成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家。
在杭州艺专教学期间,他曾倡议合并中西画系,以促进中西绘画之融合。为响应蔡元培有关以戏曲加强美育的号召,李苦禅在全国美术高等院校中,率先将京剧艺术引进中国画的教学之中,与学生一道“面敷粉墨,躬亲排场”,体验“写意的戏”与“写意绘画”的美学道理。
李苦禅倡导人品画品统一观,并身体力行。他常说:“艺术乃真美善之物,人格不佳其心无真可言,流于书画则多生虚伪与浮华,惶言美?而非至美难以臻于善境……美极而善,可教化于世,近世蔡元培先生称为美育。身执美育岂有不重人品之理?”李苦禅在给自己的学生的回信中也说:“国画艺术是纯洁而伟大公正之矗立者,不含一切之垢渍,不服一切之威严、权势,反正之,即不成美善之国画也。作者先具得品格,亦即高尚之修养,方可作出好作品。”
李苦禅在教学中谦虚谨慎,不以老师自居,他胸怀宽广,在授课时理论与实践并重,常在课上挥毫泼墨,令学生信服赞叹。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慷慨解囊,为贫困学生交学费。著名美术评论家、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就是其中之一,他生前曾回忆:“那时我穷困,未能把学费交清。会计主任却告诉我,李苦禅教授已代为交过,且把他写的条子特意拿出来给我看。那遒劲的笔迹上面写着,学生李霖灿的学费,在他的薪水项下扣除。”李苦禅还叮嘱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苦禅的高尚师德,令李霖灿感念终身。
“先有人格,而后有画格”,李苦禅一生几次大落大起,始终坚贞不屈、宁折不弯,且执艺不辍、探索不止,表现出了一代宗师“德艺双辉”的高尚品格。在展览的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在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的日子,举办他的大型艺术展、回顾他的艺术历程、认识他的创作贡献、感念他的教育业绩、学习他的崇高品格,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中国画大师,也是一代教育宗师,他以优秀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如诗的思想,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艺术丰碑。”(记者 李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