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他的画像一首诗,他的诗像一幅画。观其画,读其诗,这是独特感受。
杨孝武,生于铜山,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儿时受父亲启蒙,后承胡向麟、喻继高、徐培晨、麻凡、惠剑、罗东风诸先生教诲。201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李景山水画高研班结业,后又入桑建国、李金峰中国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县(市)区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17年,其作品获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新人奖,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
对于杨孝武近年来于绘画技术上的精进,中国人民大学李景先生评价说:“孝武于绘事勤勉刻苦,进步神速。近观其作已具正大气象。崇山峻岭、层叠不穷、郁然深厚、苍茫险峻、峰峦蜿蜒,峡谷风貌间溪流飞瀑,云蒸霞蔚,间或天池民居,使观者身入此境,怀畅游幽居之思。写出了一派生机郁勃的自然景色。”又说:“孝武作品善有线,抓住大块面对比,语言单纯、简单的线性求变求新探索创作。平面性、等值性线性结构塑造,以追求突破,不落前人臼窠。追求奇峻、险峻,高大雄险大山堂堂的艺术效果。山体多以折带、马牙、斧劈皴法并敷以青绿色泽,表现石质的坚硬和厚重,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图式风格。
徐州美协副主席罗东风先生对于杨孝武的艺术风格也有一番独道评价:“孝武的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现代构成的形式感。在创作内容上拓展其精神内涵,使其融入现代意识和审美观,用笔用墨上随意自然,逐渐摆脱传统技法中程式化、模式化的枯燥套路,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孝武既有较强的西画基础,又受家学的传统画陶冶,其画风古朴典雅厚重,有水墨酣畅淋漓大家之气。”
的确,他的山水作品以大气磅礴见长,不拘小节,讲究的是画面的大关系,以墨线为骨架,再以大色块铺陈画面,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其作品平面性强,具有很强的平面设计感,将西方古典透视关系弱化,追求大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画面远观大气磅礴,近看细节处丰富有趣。其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审美观,在创作中逐渐摆脱传统技法中程式化、模式化的枯燥套路,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
是什么给了杨孝武的作品带来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呢?
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孙茂祥先生给出了答案:“我曾多次看到孝武写的诗文,有内涵又有味道,虽然是写的童年往事,但是每句都能唤醒您的同感。孝武和我是同行,作品有北方雄浑大气之风格,特别是近年来又转入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装饰加现代,在展出时很耀眼,让观众多看几眼。好的作品除笔墨外,还应有文化的支持,这就是其作品的优势吧。”
绘画之余,杨孝武亦写诗。“白梨花开着。白的月光,洒了一地。握一杯酒于檐下,看花,看月。有风吹过,我小心避开,怕尘埃,迷了眼、浊了酒。”其诗中亦有云淡风轻、浊酒一杯的画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两者融为一体,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
对一幅绘画来说,不管它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它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结构,另一个是外在结构。从表面形式上看,一个是由里及表,另一个是由表及里。传统山水更偏重前者,重在内在结构的表现,它是追求笔墨的千锤百炼中求得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达到自我心灵的解脱与艺术的升华。
杨孝武的作品通过调动画面的结构、形体的布局、空间的穿插和形象关系的节奏等语言因素,使作品从传统样式走向现代样式,使作品在构图上尽可饱满,山水形象的经营位置上立求新意,在平面的结构上暗含着抽象的节奏,在表面上要求具有装饰性、平面性,风格中又保留写意性、抽象性的韵律,于清澈的意境上拥有澄畅的意韵。
彩与色相和是为用色之协调统一,水与色相和是为用色之清逸润泽,墨与色相和是为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石涛云:“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同样,“色不清不润”。
以画当诗行,相“和”则气韵生动,浑厚华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