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预约出租车(俗称“专车”)的补贴潮都在退去,在巨额补贴逐渐退出之后,打车软件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部分打车平台管理混乱、失去补贴司机流失、高管动荡成为打车软件发展中的致命问题。
专车自出现以来,各个打车平台均以高额补贴快速抢夺市场。作为市场自然发展的产物,网约车的发展也最终也还是要受到市场的调节,高额补贴退出市场将成为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打车软件就由小桔科技(滴滴和快的)、UBER、以及传统的租车公司(神州、易到)等几个巨头瓜分。昔日,滴滴发“烧钱大招”拿出10亿元补贴涌向专车,开拓市场,引发了专车市场的“烧钱大战”;今天,各专车公司面临的是日趋成熟的市场和自己并不丰满的口袋,“烧钱”模式不可能持续。将来,专车的出路在哪里?不烧钱的专车还能跑多远?
现象
内部管理混乱:司机竟不知自己该拿多少钱
开滴滴快车的张师傅是经人介绍开始干网约车这一行的,听说补贴高,挣钱多,但真正干上了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张师傅发现乘客所付的费用和自己收到的数目有出入,乘客付了18元,可他拉这一单(滴滴快车拼车模式)才收10元,这才知道原来还要提一部分钱给公司。
司机们都有一个微信群,群里的管理员就是他们跟滴滴公司的联络员。张师傅一边在自己的微信群里询问关于薪资的问题,一边对记者抱怨,微信那头的小队长则不停地安抚他,但最终也没有向张师傅解释清楚这一单的钱到底如何算。
高层人事震荡不断:高管接连离职
目前在打车行业内规模较大的滴滴公司高层人事震荡不断。2014年初加入滴滴打车担任副总裁的沈威风,负责市场公关工作,但是仅过了2个月后,其在3月份宣布从滴滴打车离职;7月,同是“凡客系”出身的滴滴打车运营的副总裁张晶对外宣布离职,随后加入到洗车O2O平台“E洗车”任CEO。
根据最新消息,滴滴出行CFO徐涛离职的消息正式对外确认。虽然目前资本寒冬对于Uber、滴滴快的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企业内部高层持续动荡,滴滴快的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加速布局,也为后续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人员流动异常:部分平台减少补贴 多数司机换平台
开UBER的李师傅表示,以前自己是开滴滴的,起步价里程以内的单子,基本都赚不到什么钱,10块钱起步价,最后自己只收到了7.37元,差价被公司提走。这样一程的收入只有出租车的一半儿,刨去油钱以及车的磨损,几乎挣不到什么钱。以前滴滴每一单都会有补贴,而现在是得完成规定的单数才能拿到奖金,实际到手的钱比之前少很多。
据了解,以前冲着高额补贴开专车的人有很多已经不干了。开专车的王师傅说,他有一个司机微信群,自从补贴少了之后,很多人都不开专车了,陆续退群的有几十人了。他说:“滴滴后来的很多制度非常苛刻,让司机师傅们觉得无钱可赚,感觉在玩这帮司机,政策经常变。”大家现在都干UBER是因为补贴很高,每一单公司补贴2倍,所以挣的也多。不止一位司机师傅向记者坦言,如果以后UBER也没有补贴了,就不考虑开专车了。
分析:
市场饥渴:2020年需求2.05万亿元
专车的出现弥补了现有公共交通无法满足的出行需求,满足了消费者对乘车环境和服务升级要求,属于刚性替换需求。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一二三城市消费者专车使用行为调研》数据:中国专车市场属于起步期,过去一年增长快速,已实现年化市场规模140亿元。在稳健情境下,2020年专车潜在市场需求2.05万亿元。
“现阶段专车整体市场成交量较小主要受限于专车供给以及辐射城市数量有限,整体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神州专车PR主管曾燕向人民网记者表示。
多元化市场促专车走得更远
根据人民网实地调研统计,当前,国内专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三家,各自对应不同的市场定位及经营模式:
以上三家公司各自对应不同的运营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按产品线需求细分,目前以上公司的业务主要聚集在一线城市市场,二、三线城市涉及的业务较少。在将来,广大的二、三线市场以及一线城市的周边地区或将成为专车公司的新领地。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市场不管从自身发展还是监管政策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调查显示,2020年专车潜在市场需求2.05万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也说明专车的存在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新事物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都会遇到问题。只要不断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引导企业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时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及时了解乘客、司机的需求。当补贴退出市场时,及时根据市场的转变而做出改进,调整经营管理政策,不能忽略司机和乘客的感受,这样发展的打车平台企业才能走的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