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信息 > 正文

新能源车第四批目录公布 “积分制”征求意见稿出台

 原标题:新能源车第四批目录公布 “积分制”征求意见稿出台

  12月2日,工信部公布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去除涉及骗补企业500多款车型之外,同时考虑技术门槛,新增678款,这也是今年上榜目录车型数量最多的一期目录。其中,新能源乘用车63款,新能源客车371款,纯电动专用车共244款。新能源车乘用车中,混合动力乘用车14款,纯电动乘用车48款,燃料电池乘用车1款。新能源客车中,纯电动客车293款,混合动力客车78款。

  新《意见稿》出炉

  今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7.9%和82.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完成27.6万辆和25.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1%和102.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0%和37.2%。

  新推荐车型目录公布后,汽车企业新能源车项目的生产与销售将再次全力启动。此前,由于迟迟没有进入推荐目录,部分汽车企业尽管已经生产,但不敢对外销售。市场今年销量可新增加10万辆以上,全年有望超过45万辆,继续排名全球第一,但难以达成年初预计的70万辆。

  分析认为,新能源车的第四批目录推出有利于新能源车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财政补贴之下,新能源车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传统车企也能借助于补贴实现车型结构的调整。根据规划,汽车行业在2016~2020年累积生产新能源乘用车约558万辆,仅2020年当年生产新能源乘用车约达到200万辆,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6年是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与否,至关重要。

  混合动力车型没有积分

  与第四期推荐目录同期发布的还有《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在汽车圈内风传已久的“积分制”开始有落地的迹象。

  根据《意见稿》,每个汽车企业根据生产规模,每年制定一个负积分,该车企需要通过生产新能源车等其他方式来进行积分抵偿。负积分无法抵偿,只能通过工信部建立的积分平台进行购买。工信部将对燃料消耗量达不到目标值且负积分未抵偿的企业,实施最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假如《意见稿》正式实施,新能源车补贴将仿照美国,从政府补贴专为市场资源调配,政府角色将改为“裁判员”。《意见稿》同时罗列三种能够获得积分的新能源车型,分别为纯电动车、插电混动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车。值得关注的是,混合动力不在其中。

  不仅中国,欧美日也建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例,从1990年开始,实施零排放汽车政策,要求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新能源车来获得积分,如不能满足则要向其他车企购买,否则必须缴纳每个积分5000美元的罚款。特斯拉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通过销售碳排放额度,每个季度便有数百万美元的额外收入。

  车企面临巨大挑战

上海通用总经理王永清在广州车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制定一系列的电气化战略,但由于基数较大,要赶在2020年之前达标也是存在巨大的压力。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姜君更为悲观,他表示,到2020年,可能除比亚迪之外,国内主流汽车企业都面临被罚款的窘境。不过,由于基数不大,广汽乘用车已经提前满足2018年的燃油限值标准。广汽乘用车并没有因此松懈,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告诉记者,从明年开始,将继续推出一系列的插电混动或纯电动汽车。

  实际上,仅靠小排量发动机已经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11月底,宝马、戴姆勒、福特以及包含奥迪和保时捷在内的大众集团联合签署一份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欧洲打造具有最大功率的充电网络。丰田在积极调整策略,开发小型纯电动车。而在中国电动车领域起步较晚的大众汽车,在未来的新产品规划中,已经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一位本土汽车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在新形势下,车企将不得不放弃粗放的发展方式,以SUV为重的车型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另外一位汽车4S店销售负责人表示,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值得商榷。

 

  不管如何,第四批新能源车推荐目录,让车企大松一口气。但又不得不面对迫在眉睫的“积分制”新挑战。边走边看,这是从汽车企业到汽车经销商不约而同采取的方法。(周伟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auto/qiye/2016-12-13/37871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