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走入校园 由传统渗透教学 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弘扬地方戏曲传统文化,打造艺术特色学校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是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广大地区现存的本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致力于弘扬地方戏曲文化,让传统戏曲走进校园,并借助戏曲的学习向其他学科延伸,渗透到美术、语文、科技等学科教育,打造艺术特色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柳琴戏走入校园 奠基课全员参与 柳琴戏唱腔丰富,结构独特,在徐州民间有“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谚语。然而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这一传统民间戏曲日渐衰落。为弘扬和传承地方优秀戏曲,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于2014年开始进行柳琴戏曲特色文化项目建设。 铜山区新区实小坐落在徐州市高新区美丽的楚河北畔,为打造柳琴戏曲特色文化,学校在校园中建设了柳琴戏文化广场和戏曲训练场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校本课程中构建了“尚美润德”课程体系,包括柳琴奠基课程、融合统整课程、活动体验课程。 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76名,柳琴奠基课程要求全员参与,教学内容按低、中、高年级分别设置戏曲欣赏、戏曲训练、戏曲表演,由音乐教师在课堂完成。 挖掘多学科联系 开发统整课融合 在上好柳琴基础课的同时,学校大力挖掘柳琴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点,开设融合统整课程。首先是美术学科的融合,开设了“妆模作样”脸谱创作、“千姿百态”泥塑人物、柳琴戏服欣赏设计、戏曲儿童画创作等社团。其次是语文学科的融合,广泛开展了经典诗词系列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分别成立神话故事阅读创编社团、寓言故事阅读创编社团、成语故事阅读创编社团、历史故事阅读创编社团、传记故事阅读创编社团,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想象能力。再者是对科学技能的融合,学校在原来的微机房安装了专门的动漫制作软件,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戏曲人物的动漫设计。 学校还大力开发活动体验课程,在每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开展柳琴戏曲联唱、柳琴艺术展演、琴韵悠扬艺术节等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还带领学生们走进社区、走上舞台,增长见识。 特色品牌美名扬 全面教育成果丰 自柳琴戏从民间走向校园以来,铜山区新区实小的特色教育品牌名声渐起。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016年8月,学校编排的柳琴戏节目《喝面叶》应邀参加全国“放飞梦想”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获得节目金奖和“全国十佳优秀组织奖”。同年,澳大利亚安石公立小学慕名来校交流戏曲进校园活动。学校自编自演的柳琴戏歌《我爱柳琴唱祖国》、校园剧《心灵的抚慰》连续三年在徐州市和铜山区百姓春晚演出并获优秀组织奖。今年10月,徐州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推进观摩会在铜山区新区实小举行。 在校园特色文化的带动下,铜山区新区实小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基地”“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啦啦操比赛第一名”“徐州市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