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天,中国的1500万教师群体将迎来属于他们的第30个节日。巧合的是,从1984年至2014年的30年,也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从彷徨迷茫到豁然开朗、从野蛮生长到良性竞争、从崇拜互联网偶像到警惕新的野蛮人的30年。更加值得纪念的是,有那么一个群体,既经历过“三尺讲台写春秋”,又演绎了“书生下海竞风流”。他们的故事,依然给企业家当今的创业生活带来很多欢乐的话题。
在刚刚过去的亚布力夏季企业家年会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企业家们,再次印证了这个文化现象:擅长演讲、高谈阔论、抨击时弊的冯仑、郭光昌、俞敏洪、刘永好、马云、宗庆后等企业家,在转向商业前,都曾经在美好、恬静的校园里孕育着创业梦想,很多困顿、挣扎、不解在那个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释放。或许,这是他们大踏步走向商业世界前沿的原动力。
马云曾获
杭州10大杰出青年教师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近日在某高校演讲时,台下有位出生在杭州、工作在北京的金融业“白领男生”阿超在聆听。阿超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他身边的很多浙江人并不是把马云当成神,而是当成人生思考的榜样。
马云曾经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了7年的英语老师。阿超说:“父母之所以同意我放弃杭州安逸的生活到北京闯荡,也是受了马云语录的影响。在杭州,阿里巴巴的员工也不时地影响着我们杭州青年未来人生的选择。”
对企业家来说,任何经历都是优势。在大学任教时,讲台上马云的激情,总是让台下的学生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马云也承认,自己绝佳的口才正是当老师的7年时光练就的。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曾在无数次演讲中说过,创业前她的身份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当年“放弃大学教师职业”闯荡服装业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很大。“你没有那个本事!”这是父亲当年对夏华的基本判断。
从这一点讲,夏华、马云都用人生的激情岁月给“企业家冒险精神”下了活生生的定义。
就在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很多杭州教育界人士想起1995年被评为“杭州10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看来是有道理的。因为,马云已经成为世界的马云。
事实上,把中国服装品牌经营成世界品牌后,夏华也成了世界的夏华。但是每当母校请她回去演讲、座谈,她都当成神圣的工作去完成。
冯仑给“老师”
做的特别定义
20年来,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直骄傲地讲述着自己在北大当了6年老师的光辉历史。电影的叙事手段,仿佛撕开了他骨子里的“那道伤痕”。正因为如此,《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北京放映时,北大学子首先发言:要学老师去恋爱。
就在今年,下海后渐渐显露出经商才能、“只靠三招就打下了自己的江山”的俞敏洪还在说:“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老师。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老师。真正让我选身份的话,我想企业家的身份仍是放在第二位的。”
独立钻研、思考、表达,是教师骨子里的职业感。
夏华认为,迈入任何领域,都需要研究。成就商业帝国,更需要保持激情、增长智慧。这些素质,会陪伴企业家一生。
敦煌网首席执行官王树彤,当年被微软看中时的身份是清华大学软件开发和研究中心教师。当公众开始关注她的时候,王树彤已经从微软中国区最年轻的女性高管成长为思科亚洲高管、卓越网CEO,直到2004年她创立敦煌网。
这些年,显得低调的王树彤,内心依然保持着清华教师理性的“清高本质”,不急不慢地经营着她的电子商务世界。“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时不时地在微博上晒晒弹钢琴、旅游的风采。”了解她的女企业家说。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常常谈到自己创业前的那份工作: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老师。1982年,让刘永好放弃4年的教龄跟着哥哥去创业实在是一种“纠结”。刘永好这样解释:“下海前,我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比我当时每月38元的收入高就好。”
在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讲什么段子,什么段子火”的时代,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他曾经在中央党校当过老师。这也就是他说的“说话、写字受过专业训练”的时期。
冯仑曾经当着很多媒体记者的面说:“老师就是在不停地讲一些重复的内容。讲到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让别人相信。”
10年来,万通的员工确实把老板的“讲话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改革风把段永基
刮出校园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巨大变化:许多教师的生命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每次出现在论坛上时,公众都关注他“又有什么新融资动作”。实际上,有着复旦大学3年教龄、喜欢太极运动的郭广昌,在资本运作上也透着三分哲学味。他总是强调“我是学哲学的,希望做一个稳健谨慎的决策者”。
曾多次表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郭广昌举着复星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后,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谦逊、稳健、智慧。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更是特点鲜明。1988年,他从国外回来后满怀雄心地加入了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理想很好,但那种现实令人绝望:一间半的研究室房间,三台破电脑,经费是一穷二白”。
很多员工至今不知道,老板刘积仁当年第一个目标不是做商业,而是试图做一个技术转移中心,口号是“架设学校研究与社会应用的桥梁”。后来,迫使刘积仁自己试图成立一家有长远理想的公司的就是钱。没有财富的基础,难以成就伟大的科技理想。
30年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企业家格言,就是因为他们尝试了那个时代带来的全部的残酷与美好。
事实上,在中年企业家心里,还有一位教师企业家:以“老谋深算”的形象在中关村呼风唤雨、有着8年教龄、有“中关村村长”之称的段永基。用北大教师、北大学子的话讲:“人家那是北京176中学的教师啊!”段永基特别讲过这段历史:“那是改革的暖风吹进了校园,也把我刮出了校园,我才在中关村不断提出新概念,而且亲历实现,成为了别人的榜样。”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教书10年。他表示:偶然与空调业结缘,与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相识,源自于10年大学的“杂家教学”;乐意承受在苏宁的无形压力,正是因为教过很多课的积累。因此,孙为民被很多年轻人评价为:“好像在任何时候,他都在用金边眼镜后那双深邃的目光,静静地洞察着身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