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路径探析

  目前,我国民办本科层次高校已近400所,在校生达560多万人。从高教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我国将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1月对MBA全球排行榜显示,哈佛商学院第一,斯坦福商学院第二,伦敦商学院第三。主要从三个方面排名:一是理念创新。理念是思想,是精神,是灵魂;二是科研成果。科研是学术,是水平,是目标;三是校友毕业三年后平均薪酬。均酬是就业,是质量,是指标。这三个方面,本质上都是以内涵质量为标准来评价排名的。若要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可从上述三方面寻求路径。

  民办高校的规模不宜过大

  民办高校目前普遍是广招学生、有就业、无调研校友毕业三年后的平均薪酬。当前,广招学生、能就业就行,似乎在民办高校盛行。学生规模盲目扩张后,办学资源、软件跟不上,生均经费相对减少,使得不少高校不得不紧缩开支,减少必要的教学过程和环节,明显的标志是,大量外招兼职教师,尤其是成本较低的在校研究生授课;随意减少教学时数,早放假、晚开学,致使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扩招、提高入学率意味着降低门槛,意味着生源质量的下降,最后,出现同一学历良莠不齐的现象,好的被差的所连累,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声誉,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院校认为学生毕业后能就业就行,签个协议、盖个章就充当就业率,不管薪酬多少;有的院校冒出一两个拔尖人才,就以偏概全,不去过问平均薪酬。这种低水平的民办高校终究要被淘汰。

  要想校友毕业三年后平均薪酬升高,就必须在内涵质量上下工夫。短时间学生规模过大,谈不上内涵质量提高。但是,我国多数民办大学是靠学费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如果在校生规模过小,学费入不敷出是不能生存的。如果规模迅速扩大,教师、管理人员增多,各种矛盾加剧,内部管理上必然存在隐患。这不仅考验着系部和主管的水平和能力,而且对学院高层领导也是极大的挑战。

  科研应有高水平成果

  民办大学科研成果的现状是:有论文,少致用;有致用,少探理。民办大学应充分认识自己的定位是教学型技术应用型大学,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以民办大学的学术研究应提倡围绕教学搞科研,围绕办学特色搞科研,围绕应用技术搞科研,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搞科研。

  当前民办大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热衷于建了先进的重点实验室,然而仅能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却少有通过科学研究形成高水平成果。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研究出有影响的成果,它的存在代表不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只能成为一个招牌。其次是热衷、炫耀教师的科研论文在全国甚至世界核心刊物上发表,但这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理论水平,并不代表其价值,真正的价值要看成果是否得到转化及转化后的实效。即使是理论研究,也要看是否为更深入的研究起到铺垫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研以致用,有较多的服务社会的精神。从这点看民办大学的科研还有不小的差距。民办大学的科研也不能以“致用”为学问的终极目标,如果这样,往往会使一些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而少进行求真探理。进入学理探索,又是一流民办大学科研的奋斗目标。

  有理念还需有实践

  民办大学理念的现状是:有理念,无实践;有实践,无创新。不少民办大学有校训、有理念却束之高阁。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立校之本。理念、精神在当代应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符合本校实际的个性特征的校训。

  以南京大学为例,南京大学历史上的校训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期待学子贴近实际、实事求是、服务社会。南京大学现在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朴雄伟”是南大前身原中央大学的校训,“励学敦行”是现在的补充。现在的校训既体现办学理念和目标,又体现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就要塑造和发扬符合本身实际的、满足时代及未来需要的精神,与时俱进,从而保持大学生命之树常青。

  当前有的民办大学把理念、精神文化当成可有可无,明重暗弃,谈不上尊重,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是行政上说了算,显然是不对的。党委是民办大学精神文化、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者,是民办大学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组织保障。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学校行政负责人、办学者应该对党委会开展工作给予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并且应该让党委参与讨论和决定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学校的决策者、办学者应认识到,有了精神作支撑,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教育质量、办学声誉、学科特色、社会评价等一切内涵质量才能取得突破。

  (作者张强武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原院长,徐金安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4-10-13/3983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