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明报:香港需要“师范大学”还是“教育大学”?

 

资料图:香港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9月30日电 近日,香港教资会批准香港教育学院正名申请。香港《明报》30日刊文称,现在无论院校还是学生,都无法关上大门拒绝与世界沟通,那就必须对各种范式有深入了解,以自我定位。校名选择正代表以何种高度自期、希望走向何方。“师范大学”无论在外界期望,还是潜在发展空间都优于“教育大学”。

近日,(香港)教资会正式批准香港教育学院(下称教院)的正名申请,待行政会议通过,便可成为第八所政府资助的大学。承此消息,教院向1.6万名师生和校友发出问卷,就大学名字和校训进行谘询。笔者于教院任教,看到校园内外的讨论,深有所感,亦有所忧,故撰文分享少许看法。

正名之后 走哪方向?

教院由罗富国、葛量洪等4所师范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而成,一直致力培训中小学及幼稚园教师。1994年起,香港几所学院相继正名为大学(浸大、理大、城大、岭大),加上港大中大,和新创的科大,合共“八大”,但教院却是当中唯一没有“大学”之名的院校。由于不是大学,各层面的发展颇受掣肘,例如长期不获研究生员额和经费、学生会没有加入学联资格(教院学生会只是学联的“友好团体”,树仁大学学生会则是常委会委员)等。2009年,教院申请正名大学遭否决,理由是“大学”不能只开办单一学科(指教育学位),教院的研究水平尚需提高。于是,教院便展开另一次申请正名工作,除了重整院系外,又开办3个非教育学士课程,和渐次开办自资学士、硕士课程。同时,校方又鼓励教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提高教研水平,争取更多研究生配额。本年,教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在教育范畴获得全球第15、亚洲第3的佳绩。同年,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取得优秀成果。加上去年取得的3个师训以外的学术范畴自我评审资格,正名大学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正名之后,该走哪种方向?是紧守师训任务,还是藉几个有优秀表现的学术范畴,发展成教研兼备的高水平大学?这问题对教院师生并不难答,但教院以外的机构和人士,将如何看待这刚得正名的大学?

教院官方文宣一直避用“升格”而使用“正名”一词,等于宣示学院已具备大学条件,所欠只是名分。近日关于“教育大学”和“师范大学”的热议,充分显示各界对名字及其意涵的关注。笔者无意详述二者之历史渊源,只想说明“师范”和“教育”两个称谓,在内地及台湾如何名实相副。

台湾的“师范”“教育”称谓

内地方面。据本年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有2553所普通高等院校,215所以“师范”为名,其中42所为“师范大学”。又,所有“师范大学”皆为“本科”定位(开设本科学士课程),其余的“师范”院校则开设本科及专科(职业导向学校)课程。艾瑞深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皆位列首30位,属“中国研究型”的“中国一流大学”,在此之上是“中国顶尖大学”(包括港大、中大及科大)。而“最受考生青睐”榜,北师大、华东师大都在首50间内。假如以上资料信实,那么,内地只有少数“师范”院校为“师范大学”,而最获好评的“师范大学”,皆是学科研究达高水平的大学。

内地并没有“教育大学”

台湾有3所“师范大学”,分别是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则有台北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已与他校合并为屏东大学)。彼邦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分工相当清晰,前者拥有中等学校(即中学),及特殊教育的师训资格,高雄师大亦有“国小”的师训资格。“教育大学”则只能培训“国小”、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自1994年开始,各级师训办学权亦开放予合资格的综合型大学,如政治大学;换言之,师资培训不再是“师范大学”及“教育大学”的专利。加上近年出生率下降,转型为综合型大学,或者与他校合并,成为这些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据大学招生委员会联合会公开的资料,2014年“师范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优于“教育大学”,而台师大某些学系的录取分数更超过台大。至于本年大学甄选委员会的简报资料,更将台师大列为11间“顶尖大学”之一。故可归纳,台湾社会对“师范大学”的评价高于“教育大学”,即使就师资培训而言,前者所具备的中等学校培训级别,是后者所不能具备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5-10-01/20444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