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安徽“让肝救人”大学生村官去世 临终遗言感人至深(图)

大学生村官徐锋(右二)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大学生村官徐锋(右二)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下一页

人民网黄山12月3日电(韩畅 余圣)徐锋走了——2015年11月30日,因为罹患肝癌,这位曾经“让肝救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生命定格在28岁。

 

现在,关于他生前所有的记忆都成为了追思:村民再也看不到那个常常穿梭在田埂村头的削瘦小伙;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话不多办事却认真的小徐……

“绝望之际,党和政府还有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挽救我的生命。”临终前,徐锋写了一封绝笔信,信中满是感恩与不舍,“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与感恩,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绝笔信满是感恩与不舍

“我的一生只有二十八年,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今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绝笔信在黄山网络上不胫而走,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09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是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底,他被查出罹患肝癌。

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徐锋对爱心人士、当地政府的感恩和不舍,“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安排我在郑村镇工作。”

出院后,徐锋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魔再次降临——癌细胞扩散到肝、肺、腿骨。

信中徐锋不无绝望地说:“长期住院治疗,可惜回天无力,可以断定,我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我只能遗憾离去了。”

父亲徐文高一直都在医院陪伴。他说,入院初期,徐锋意识尚清醒,向他提出写“绝笔信”的想法。徐文高迟疑了,作为父亲,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最终徐锋说服了懂电脑的表哥,他口述,表哥记录。11月中旬,徐锋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说清楚话,只能断断续续口述,且逻辑混乱。11月28日,不忍离别的家人发现他意识已不清醒,整理文稿后决定对外发布。

“他的信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事业、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看到这封绝笔信,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立即作出批示。

“你忍受痛苦,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政府和工作,还惦记着帮助过你的人,你已经无愧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

“命”临危险,却选择“肝”让他人

2012年年初,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曾为徐锋拍摄一组图片,照片中徐锋在潭渡村帮农民销售粉丝,一头浓密的黑发,满脸淳朴的微笑,精气神十足。同年12月,吴建平赶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此时的徐锋头发掉光,躺在病榻上吃力地朝他打招呼,消瘦不堪。

“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公分,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很快徐锋初期的手术费有了着落。

好消息很快传来,201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了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说,马上手术的话依然有很大希望。

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女患者。临近手术时,徐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肝源先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事后,徐锋说。半个月后, 医院再次为徐锋找到匹配肝源,为徐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

去世前一天,他还惦记着工作

徐锋和潭渡村的缘分始于6年前。2009年7月,徐锋从黄山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乡亲说:“这个小伙儿话不多,但跟我们亲,是打心眼里爱着农村这块土地。”

话不多的徐锋,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他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他给群众构想“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给他的书报,话语里满是不舍:“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我留他在家吃饭,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2013年,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后一个月,徐锋突然出现郑村镇政府门口。“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私底下,他们和各行政村打好招呼:非工作时间不要给徐锋打电话,不要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13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任务量大,时间紧,需要深入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潭渡村当了三年多的村官,村里的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11月29日,徐锋去世的前一天,他给同事胡晓霞打了电话:“这项工作我只能做到这里了,请你帮我做完。”听着话筒那头浑浊模糊的声音,胡晓霞满脸泪水:“那项工作是两年前我们一起做的,早已完成了。他病得意识模糊,还惦记着之前的工作。”

他牵挂父母,希望与眷恋的土地相伴

徐锋出生在歙县的山区,从小家境拮据,父母千辛万苦将他培养成人,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他们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福,年过花甲,还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为我还读书时的贷款。”绝笔信中,徐锋为不能尽孝而深深自责:“我患病三年来,他们放弃了一切,日夜陪伴,整天以泪洗面,看到他们满头白发,我无比痛苦。我不能为他们尽孝了,只能希望他们早点忘了我,安度晚年。”

郑村镇是徐锋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徐锋在信中说,他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 ”

前天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这次,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大学生村官徐锋(中)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大学生村官徐锋(中)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下一页

人民网黄山12月3日电(韩畅 余圣)徐锋走了——2015年11月30日,因为罹患肝癌,这位曾经“让肝救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生命定格在28岁。

 

现在,关于他生前所有的记忆都成为了追思:村民再也看不到那个常常穿梭在田埂村头的削瘦小伙;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话不多办事却认真的小徐……

“绝望之际,党和政府还有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挽救我的生命。”临终前,徐锋写了一封绝笔信,信中满是感恩与不舍,“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与感恩,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绝笔信满是感恩与不舍

“我的一生只有二十八年,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今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绝笔信在黄山网络上不胫而走,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09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是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底,他被查出罹患肝癌。

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徐锋对爱心人士、当地政府的感恩和不舍,“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安排我在郑村镇工作。”

出院后,徐锋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魔再次降临——癌细胞扩散到肝、肺、腿骨。

信中徐锋不无绝望地说:“长期住院治疗,可惜回天无力,可以断定,我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我只能遗憾离去了。”

父亲徐文高一直都在医院陪伴。他说,入院初期,徐锋意识尚清醒,向他提出写“绝笔信”的想法。徐文高迟疑了,作为父亲,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最终徐锋说服了懂电脑的表哥,他口述,表哥记录。11月中旬,徐锋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说清楚话,只能断断续续口述,且逻辑混乱。11月28日,不忍离别的家人发现他意识已不清醒,整理文稿后决定对外发布。

“他的信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事业、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看到这封绝笔信,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立即作出批示。

“你忍受痛苦,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政府和工作,还惦记着帮助过你的人,你已经无愧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

“命”临危险,却选择“肝”让他人

2012年年初,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曾为徐锋拍摄一组图片,照片中徐锋在潭渡村帮农民销售粉丝,一头浓密的黑发,满脸淳朴的微笑,精气神十足。同年12月,吴建平赶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此时的徐锋头发掉光,躺在病榻上吃力地朝他打招呼,消瘦不堪。

“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公分,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很快徐锋初期的手术费有了着落。

好消息很快传来,201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了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说,马上手术的话依然有很大希望。

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女患者。临近手术时,徐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肝源先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事后,徐锋说。半个月后, 医院再次为徐锋找到匹配肝源,为徐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

去世前一天,他还惦记着工作

徐锋和潭渡村的缘分始于6年前。2009年7月,徐锋从黄山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乡亲说:“这个小伙儿话不多,但跟我们亲,是打心眼里爱着农村这块土地。”

话不多的徐锋,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他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他给群众构想“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给他的书报,话语里满是不舍:“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我留他在家吃饭,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2013年,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后一个月,徐锋突然出现郑村镇政府门口。“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私底下,他们和各行政村打好招呼:非工作时间不要给徐锋打电话,不要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13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任务量大,时间紧,需要深入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潭渡村当了三年多的村官,村里的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11月29日,徐锋去世的前一天,他给同事胡晓霞打了电话:“这项工作我只能做到这里了,请你帮我做完。”听着话筒那头浑浊模糊的声音,胡晓霞满脸泪水:“那项工作是两年前我们一起做的,早已完成了。他病得意识模糊,还惦记着之前的工作。”

他牵挂父母,希望与眷恋的土地相伴

徐锋出生在歙县的山区,从小家境拮据,父母千辛万苦将他培养成人,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他们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福,年过花甲,还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为我还读书时的贷款。”绝笔信中,徐锋为不能尽孝而深深自责:“我患病三年来,他们放弃了一切,日夜陪伴,整天以泪洗面,看到他们满头白发,我无比痛苦。我不能为他们尽孝了,只能希望他们早点忘了我,安度晚年。”

郑村镇是徐锋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徐锋在信中说,他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 ”

前天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这次,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大学生村官徐锋(右二)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大学生村官徐锋(右二)任职期间工作照片 (吴建平/摄)

下一页

人民网黄山12月3日电(韩畅 余圣)徐锋走了——2015年11月30日,因为罹患肝癌,这位曾经“让肝救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生命定格在28岁。

 

现在,关于他生前所有的记忆都成为了追思:村民再也看不到那个常常穿梭在田埂村头的削瘦小伙;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话不多办事却认真的小徐……

“绝望之际,党和政府还有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挽救我的生命。”临终前,徐锋写了一封绝笔信,信中满是感恩与不舍,“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与感恩,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绝笔信满是感恩与不舍

“我的一生只有二十八年,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今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绝笔信在黄山网络上不胫而走,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09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是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底,他被查出罹患肝癌。

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徐锋对爱心人士、当地政府的感恩和不舍,“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安排我在郑村镇工作。”

出院后,徐锋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魔再次降临——癌细胞扩散到肝、肺、腿骨。

信中徐锋不无绝望地说:“长期住院治疗,可惜回天无力,可以断定,我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我只能遗憾离去了。”

父亲徐文高一直都在医院陪伴。他说,入院初期,徐锋意识尚清醒,向他提出写“绝笔信”的想法。徐文高迟疑了,作为父亲,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最终徐锋说服了懂电脑的表哥,他口述,表哥记录。11月中旬,徐锋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说清楚话,只能断断续续口述,且逻辑混乱。11月28日,不忍离别的家人发现他意识已不清醒,整理文稿后决定对外发布。

“他的信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事业、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看到这封绝笔信,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立即作出批示。

“你忍受痛苦,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政府和工作,还惦记着帮助过你的人,你已经无愧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

“命”临危险,却选择“肝”让他人

2012年年初,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曾为徐锋拍摄一组图片,照片中徐锋在潭渡村帮农民销售粉丝,一头浓密的黑发,满脸淳朴的微笑,精气神十足。同年12月,吴建平赶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此时的徐锋头发掉光,躺在病榻上吃力地朝他打招呼,消瘦不堪。

“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公分,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很快徐锋初期的手术费有了着落。

好消息很快传来,201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了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说,马上手术的话依然有很大希望。

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女患者。临近手术时,徐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肝源先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事后,徐锋说。半个月后, 医院再次为徐锋找到匹配肝源,为徐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

去世前一天,他还惦记着工作

徐锋和潭渡村的缘分始于6年前。2009年7月,徐锋从黄山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乡亲说:“这个小伙儿话不多,但跟我们亲,是打心眼里爱着农村这块土地。”

话不多的徐锋,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他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他给群众构想“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给他的书报,话语里满是不舍:“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我留他在家吃饭,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2013年,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后一个月,徐锋突然出现郑村镇政府门口。“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私底下,他们和各行政村打好招呼:非工作时间不要给徐锋打电话,不要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13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任务量大,时间紧,需要深入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潭渡村当了三年多的村官,村里的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11月29日,徐锋去世的前一天,他给同事胡晓霞打了电话:“这项工作我只能做到这里了,请你帮我做完。”听着话筒那头浑浊模糊的声音,胡晓霞满脸泪水:“那项工作是两年前我们一起做的,早已完成了。他病得意识模糊,还惦记着之前的工作。”

他牵挂父母,希望与眷恋的土地相伴

徐锋出生在歙县的山区,从小家境拮据,父母千辛万苦将他培养成人,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他们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福,年过花甲,还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为我还读书时的贷款。”绝笔信中,徐锋为不能尽孝而深深自责:“我患病三年来,他们放弃了一切,日夜陪伴,整天以泪洗面,看到他们满头白发,我无比痛苦。我不能为他们尽孝了,只能希望他们早点忘了我,安度晚年。”

郑村镇是徐锋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徐锋在信中说,他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 ”

前天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这次,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徐锋在医院里吃上妈妈亲手做的午饭,母子连心共同抗病魔。 (吴建平/摄)

 

徐锋在医院里吃上妈妈亲手做的午饭,母子连心共同抗病魔。 (吴建平/摄)

下一页

人民网黄山12月3日电(韩畅 余圣)徐锋走了——2015年11月30日,因为罹患肝癌,这位曾经“让肝救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生命定格在28岁。

 

现在,关于他生前所有的记忆都成为了追思:村民再也看不到那个常常穿梭在田埂村头的削瘦小伙;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话不多办事却认真的小徐……

“绝望之际,党和政府还有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挽救我的生命。”临终前,徐锋写了一封绝笔信,信中满是感恩与不舍,“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与感恩,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绝笔信满是感恩与不舍

“我的一生只有二十八年,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今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绝笔信在黄山网络上不胫而走,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09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是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底,他被查出罹患肝癌。

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徐锋对爱心人士、当地政府的感恩和不舍,“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安排我在郑村镇工作。”

出院后,徐锋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魔再次降临——癌细胞扩散到肝、肺、腿骨。

信中徐锋不无绝望地说:“长期住院治疗,可惜回天无力,可以断定,我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我只能遗憾离去了。”

父亲徐文高一直都在医院陪伴。他说,入院初期,徐锋意识尚清醒,向他提出写“绝笔信”的想法。徐文高迟疑了,作为父亲,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最终徐锋说服了懂电脑的表哥,他口述,表哥记录。11月中旬,徐锋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说清楚话,只能断断续续口述,且逻辑混乱。11月28日,不忍离别的家人发现他意识已不清醒,整理文稿后决定对外发布。

“他的信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事业、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看到这封绝笔信,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立即作出批示。

“你忍受痛苦,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政府和工作,还惦记着帮助过你的人,你已经无愧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

“命”临危险,却选择“肝”让他人

2012年年初,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曾为徐锋拍摄一组图片,照片中徐锋在潭渡村帮农民销售粉丝,一头浓密的黑发,满脸淳朴的微笑,精气神十足。同年12月,吴建平赶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此时的徐锋头发掉光,躺在病榻上吃力地朝他打招呼,消瘦不堪。

“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公分,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很快徐锋初期的手术费有了着落。

好消息很快传来,201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了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说,马上手术的话依然有很大希望。

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女患者。临近手术时,徐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肝源先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事后,徐锋说。半个月后, 医院再次为徐锋找到匹配肝源,为徐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

去世前一天,他还惦记着工作

徐锋和潭渡村的缘分始于6年前。2009年7月,徐锋从黄山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乡亲说:“这个小伙儿话不多,但跟我们亲,是打心眼里爱着农村这块土地。”

话不多的徐锋,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他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他给群众构想“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给他的书报,话语里满是不舍:“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我留他在家吃饭,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2013年,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后一个月,徐锋突然出现郑村镇政府门口。“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私底下,他们和各行政村打好招呼:非工作时间不要给徐锋打电话,不要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13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任务量大,时间紧,需要深入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潭渡村当了三年多的村官,村里的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11月29日,徐锋去世的前一天,他给同事胡晓霞打了电话:“这项工作我只能做到这里了,请你帮我做完。”听着话筒那头浑浊模糊的声音,胡晓霞满脸泪水:“那项工作是两年前我们一起做的,早已完成了。他病得意识模糊,还惦记着之前的工作。”

他牵挂父母,希望与眷恋的土地相伴

徐锋出生在歙县的山区,从小家境拮据,父母千辛万苦将他培养成人,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他们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福,年过花甲,还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为我还读书时的贷款。”绝笔信中,徐锋为不能尽孝而深深自责:“我患病三年来,他们放弃了一切,日夜陪伴,整天以泪洗面,看到他们满头白发,我无比痛苦。我不能为他们尽孝了,只能希望他们早点忘了我,安度晚年。”

郑村镇是徐锋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徐锋在信中说,他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 ”

前天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这次,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大学生村官同事送别徐峰 (吴建平/摄)

 

大学生村官同事送别徐峰 (吴建平/摄)人民网黄山12月3日电(韩畅 余圣)徐锋走了——2015年11月30日,因为罹患肝癌,这位曾经“让肝救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生命定格在28岁。

现在,关于他生前所有的记忆都成为了追思:村民再也看不到那个常常穿梭在田埂村头的削瘦小伙;同事再也见不到那个话不多办事却认真的小徐……

“绝望之际,党和政府还有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挽救我的生命。”临终前,徐锋写了一封绝笔信,信中满是感恩与不舍,“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与感恩,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绝笔信满是感恩与不舍

“我的一生只有二十八年,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今年11月28日上午,一则绝笔信在黄山网络上不胫而走,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09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是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2012年底,他被查出罹患肝癌。

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徐锋对爱心人士、当地政府的感恩和不舍,“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安排我在郑村镇工作。”

出院后,徐锋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然而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病魔再次降临——癌细胞扩散到肝、肺、腿骨。

信中徐锋不无绝望地说:“长期住院治疗,可惜回天无力,可以断定,我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我只能遗憾离去了。”

父亲徐文高一直都在医院陪伴。他说,入院初期,徐锋意识尚清醒,向他提出写“绝笔信”的想法。徐文高迟疑了,作为父亲,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最终徐锋说服了懂电脑的表哥,他口述,表哥记录。11月中旬,徐锋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说清楚话,只能断断续续口述,且逻辑混乱。11月28日,不忍离别的家人发现他意识已不清醒,整理文稿后决定对外发布。

“他的信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事业、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看到这封绝笔信,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立即作出批示。

“你忍受痛苦,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政府和工作,还惦记着帮助过你的人,你已经无愧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

“命”临危险,却选择“肝”让他人

2012年年初,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曾为徐锋拍摄一组图片,照片中徐锋在潭渡村帮农民销售粉丝,一头浓密的黑发,满脸淳朴的微笑,精气神十足。同年12月,吴建平赶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此时的徐锋头发掉光,躺在病榻上吃力地朝他打招呼,消瘦不堪。

“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公分,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很快徐锋初期的手术费有了着落。

好消息很快传来,201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了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说,马上手术的话依然有很大希望。

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女患者。临近手术时,徐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肝源先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事后,徐锋说。半个月后, 医院再次为徐锋找到匹配肝源,为徐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

去世前一天,他还惦记着工作

徐锋和潭渡村的缘分始于6年前。2009年7月,徐锋从黄山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乡亲说:“这个小伙儿话不多,但跟我们亲,是打心眼里爱着农村这块土地。”

话不多的徐锋,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他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他给群众构想“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破解了村民自制粉丝难销售的瓶颈。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给他的书报,话语里满是不舍:“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我留他在家吃饭,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2013年,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后一个月,徐锋突然出现郑村镇政府门口。“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私底下,他们和各行政村打好招呼:非工作时间不要给徐锋打电话,不要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13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任务量大,时间紧,需要深入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潭渡村当了三年多的村官,村里的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11月29日,徐锋去世的前一天,他给同事胡晓霞打了电话:“这项工作我只能做到这里了,请你帮我做完。”听着话筒那头浑浊模糊的声音,胡晓霞满脸泪水:“那项工作是两年前我们一起做的,早已完成了。他病得意识模糊,还惦记着之前的工作。”

他牵挂父母,希望与眷恋的土地相伴

徐锋出生在歙县的山区,从小家境拮据,父母千辛万苦将他培养成人,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了。

“他们一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福,年过花甲,还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为我还读书时的贷款。”绝笔信中,徐锋为不能尽孝而深深自责:“我患病三年来,他们放弃了一切,日夜陪伴,整天以泪洗面,看到他们满头白发,我无比痛苦。我不能为他们尽孝了,只能希望他们早点忘了我,安度晚年。”

郑村镇是徐锋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徐锋在信中说,他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只能带着这份遗憾离去。“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让我能看到郑村镇的发展。 ”

前天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这次,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5-12-03/26521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徐锋  工作  郑村镇  没有  手术  只能  土地  他们
移植  大学生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