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华山初级中学 尹洪波
【摘 要】随着苏北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引发了信息教师们深入思考和实践。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怎样提高备课能力、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做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改善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探索 创新 课堂效率
近几年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01年江苏省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苏北农村初中也有了自己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师也参加了相应的培训,信息技术教学上升了很大一个台阶。但我感觉,我校这几年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仅从平时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上看,课堂效率并不高。如何构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探索适合本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成为很多教师关心的热点,本人结合自己信息技术教学切身体会,就如何提高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着重情景创设,提高备课能力。
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在备课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情况,具体地引导学生来思考情景创设。教师只有清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合理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才能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备“在文档中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时,产生了疑问。是直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他们跟着练,还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小组内交流后进行操作?单单就这一知识点而言,学生对操作并不是很难掌握,所以我决定让他们自己摸索,如果一定时间内做不出来,我再给予适当提示。还有就是学生如何获取图片,这个内容和插入剪切画不同,word中没有。是我提供还是学生自己找呢?我觉得他们可能更希望用自己找的。那就让他们试试吧。后来证实,这种方法果然非常有效。刚开始他们果然自己可以完成,因为之前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插入图片时有的小组问我图片放哪了,我说你们要不要自己找找看。他们果然很感兴趣,抢着在网上找一些喜欢的图片。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兴趣高涨,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
二、精讲多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特别强,学生如果上机时间不够,很难掌握所学知识。精讲多练能让学生加强掌握重点内容和操作难点。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刚开始,我认为要先把所学知识讲解透彻之后再让学生上机操作,效果很好。其实不然,很多东西学生很难理解,而且非常容易忘记。学生多操作几遍再加以辅导效果就很明显。“少讲”即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多练”就是根据课堂任务操作方法演示给学生看,把操作步骤简练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协作练习,并针对个人掌握程度再多加练习,如有疑问寻求教师帮助。时间长了,信息技术素养肯定得到很大提高。
2、适当引导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更需要充分体现这种教学思想,充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交流互动环节,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例如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教学环节,我演示过在文章中插入一句艺术字步骤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强调在文章中适当插入艺术字,组内互动,最后大家一起评出哪组做的最好。结束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都拿出比赛的劲头,组内互动很好,都抢着拿出自己的意见和大家分享,感觉不好再改。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很容易就学会了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
三、切实做好分层教学,让大家“都有肉吃”。
由于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分化也非常快,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教师肯定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出不同难度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注重分层教学。
1、拓展教学内容,促使特长生突破自我。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但要很好地做到“适当放手”还需要学科教师的科学引导。
例如教授文字处理——文字排版时,在要求学生调整好行高之后,对文章中字体进行设置。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着重号等,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的有所发展。比如让他们对板报、宣传册进行排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其他学生。
2、对差生耐心指导,鼓励他们相互协作,积极尝试。
计算机基础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会使课堂效率整体不高,而这一部分学生又很容易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学生。除了严肃课堂纪律,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之外,更要对他们耐心指导,多加鼓励,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并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在交流中提高自己。
例如,在讲授“上网申请电子邮箱”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申请过程中重点在于“注册”环节。基础好的学生都申请好几个了,基础不好的有的注册环节老是过不去。原因有好几个,比如有的学生打字较慢,有的学生不看注册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基础好的帮助基础差的,首先让他们搞清楚注册要求,提醒他们要记住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在申请过程中及时鼓励他们。比如:“非常好”,“这个可以”,“不错,继续”••••••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很多坏习惯。比如学生喜欢动嘴巴而不喜欢动手,嘴上说会了却不去动手做。而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经常错误百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经过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和创新。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时,我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源网站,让他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再适当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恰当的指导。其实这时学生并不希望教师领着他们做相同的网页,然后让他们做老师做过的网页,而是希望搞自己的一些创意,而后更想把自己的创意跟其他同学分享。经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习惯。
平时我不止参与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经常利用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听课、评课,在活动中我发现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注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整堂课不仅教师教得很轻松,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学习方法,而这些错误学习方法非常普遍。
1、先自知而后进步。
有的学生碰到自己不会操作的就问同学,按照同学说的做过一遍就停下了,以为自己也会了。本来我也以为他们会了,但是再让他们做一遍,他们还真做不上来。所以我常给他们讲:不懂的要及时解决,问同学问老师都行,用最快的时间解决掉;最后要确定自己真的会了才行。
2、摆脱易忘的方法。
绝大部分学生在上机操作时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刚学过就忘了怎么做了。我一开学第一节课就会给学生强调这个问题,并要求以后上课一定要带笔记,把刚学的记下来。平时我也常说:计算机操作步骤很容易忘记,刚学会一定要反复多练习几遍才行,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经过我的严格要求和经常鼓励,每节课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3、举一反三,学少而知其多。
有的学生学完课堂内容后就玩别的了。有打字的,有画图的,有乱找东西的。碰到这样的学生,我总是耐心地对他们讲:这个问题解决了,类似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解决啊,要经常触类旁通才行。
4、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会就拉倒了。我经常教他们现学现用。比如Excel数据处理中学会计算求和、平均分了,自己练习设计个表格,计算一下。不限内容,关键是会用。经过长时间的习惯养成,学生都养成了创新的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八年级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充分利用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求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轻松,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P8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P74~P76、P117
3:李芒,《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P121
责任编辑:滕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