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寒假无锡本地孩忙补课 外来娃热衷参加活动

  昨天8点刚过,土生土长的无锡小孩陈燕背上书包骑着自行车离开了温暖的家,她的目的地是市区一家补习班,在那里她将开始一天的补习;几乎是同一时间,家住北塘会西村的山东小孩王笑也忙碌开了,她上午要在露天市场帮着妈妈守小百货摊,下午要去参加社区举办的寒假活动。“感觉假期里,大多数城里孩子都被补课、兴趣班给‘绑架’了,来捧场我们青少年活动的反倒是新市民子女居多。”多个社区向记者反映,外来娃的假期生活正从一个市场,一家小店或是一台电视机“解放”出来,而城里娃却被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给捆得紧紧的。

  城里娃:寒假里围着这课那课转

  四五间小小的教室就隐藏在一幢写字楼中,约10平方米左右的一间房间里“塞”进了10多个中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试卷。这是记者昨天上午在河埒口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看到的场景。埋着头在做试卷的是一群高二学生,今年3月中旬他们将迎来“小高考”,所以正抓紧寒假的时间为“冲A保C”奋力一搏。

  “考一个A加1分,4个A加5分,高考差一分,平均就能甩开2500人,我们班报小高考寒假冲刺班的不在少数。”为了拿到5分,陈燕报了相对薄弱的地理和生物两科,一共花了3000元。陈燕说,补习班1月25日就开课了,一共要上12天,还要留出时间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30天的假期‘报销’一半多,除了春节时走亲访友,就没玩的时间了”。

  三年级学生的寒假也被各种兴趣班给占领了。放假前,爸妈就拿出2000元给她报了奥数班,每周还有两堂古筝课,这是她一直在学的。“今年寒假长,又报了一个英语班,可以跟着外教学口语”,金霖妈妈说,家里并不富裕,夫妻两人都是本地工薪阶层,自己一年的收入,一半都用在了孩子的教培支出上,但是心疼也得花。当记者问到有没有给孩子安排寒假社会实践的活动,她说:“到时到居委盖个章就算参加过了。”

  家住新梁溪人家的洋洋还是个中班孩子,由于假期父母上班无暇照顾,家里专门请了个阿姨,还给他报了轮滑班、围棋班和积木班。“孩子在家里待不住,给他安排些兴趣班打发打发时间,大人也能轻松点。”家长胡女生表示,自己也想多点和孩子的亲子时间,但工作实在太忙。

  外来娃:“当家”同时不忘活动

  寒冬的露天市场,顾客稀稀拉拉。终于有人来询问货物的价格,“棉手套10元,棉鞋15元”,看顾客有购买的欲望,小女孩麻利地帮着挑选东西,跟人谈价,算好钱,收钱,找零,然后伸手越过摊位,把货品交给顾客。

  小女孩名叫王笑,今年14岁,老家在山东菏泽。“爸爸妈妈到无锡做小百货生意快10年了,我在这里上初中,妈妈说今年不回老家过年,让我每天过来守摊。”王笑很懂事,说父母平时做生意早出晚归,自己又要上课,每天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放假了能和妈妈一起做买卖,觉得很幸福。

  据了解,北塘山北街道的会西社区是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光登记在案的外来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而会西集市更是安徽人、山东人创富与消费的主要场所。卖菜的、卖小百货的、卖服装的……这些摊位每到最繁忙的时候,总能见到不少帮着招呼生意的外来娃们的身影。

  王笑说,除了守摊子,妈妈也鼓励她多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这样对更好地融入无锡有帮助。“我一放假就去社区活动中心打听了,今天下午就有一个书法老师教写春联的活动,我报名参加了,过几天还有一个趣味运动赛,获得名次有奖励,社区还能让我们免费借阅图书呢。”王笑开心地告诉记者。

  城里娃、外来娃对社区实践两种态度

  “不管是‘小候鸟’还是新市民子女,他们假期的活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而有些本地孩子却是经常宅在家里。”北塘黄巷街道刘潭一村社区的陈刚经常组织青少年社区实践,他对此深有感触觉。

  他说,自己所在社区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的比例是1:1,可是每次搞活动,前来参加的都是外地小孩居多。“组织活动之前,我们都会给孩子家打电话,本地家长们一接到电话,总会推托孩子要去补课,没时间来,而外地小孩的父母们都很爽快地答应。”

  昨天,刘潭一村社区举办了一个寒假青少年道德讲堂的活动,结果参加的50个小孩中,外地小孩占了大多数,他们听讲认真,互动环节的时候也很积极主动。前一天,社区还组织大家去参观民防科技馆,来了40个学生,其中本地小孩只有15个,“联系时,有的家长说,小孩要补习,很累了,就不来了。”

  南长区迎龙桥街道的王子浩也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街道所辖的夹城里社区、湖滨社区外来娃比较多,其他社区本地孩子多,但不管哪个社区办活动,还是外地小孩更积极。”前天,锡惠里社区组织青少年走进“创客之家”,参观体验各类机器人的制作和研发过程,外地小孩的参与人数明显多过本地孩子。

  王子浩说,本地小孩假期热衷报班和旅游,觉得社区活动“不对胃口”,有的干脆宅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还有的因为是择校,户口虽在辖区,人却住在很远的地方,所以也不会过来参与活动。而外地小孩这方面的需求却很大,他们渴望融入“第二故乡”,社区也想方设法让他们不要仅仅在父母工作的场所玩耍,能够多出来开阔视野,多接触无锡的风土乡情,给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第二课堂”期待提升含金量

  事实上,不管是本地孩子还是外地孩子,都有补课或是辅导的愿望,考虑到这点,一些社区也正在努力打造“第二课堂”,希望把孩子们从外面的教育培训机构“拉”回来,给他们一个免费的学习提升空间。然而,本地孩子买账的也并不多。

  记者了解到,刘潭一村社区开办了“8090周末课堂”,每周六下午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学生免费给辖区孩子辅导功课,基本已经能做到“一对一”的辅导,除了有针对性地补习语数外等学科,还会组织做手工、观察科学实验、写毛笔字等兴趣活动。运行两年下来,经常上课的孩子,学习成绩确实有明显的提高,做作业不拖拉了,学习习惯也变好了,“但是这其中10个孩子里面可能只有两个是本地学生”,陈刚说。

  “本地孩子宁愿花钱去上晚托班、辅导班,也不来社区的公益课堂,一方面是他们觉得社区开的课对升学用处不大,一方面可能认为免费的辅导课师资等方面都不专业。”陈刚表示,社区“第二课堂”正在努力办得更好,但肯定不能像社会培训机构那么功利,希望能满足辖区每一个在学习上有提优补差需求的孩子。

  为了让城里娃和外来娃更好地融合,吸引彼此一块集体活动,一些社区提出,应该在选择社会实践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来选择。在决定参加某项社会实践前,也可以向学校老师征求建议,请老师在选择、设计上给予一些指导,提升活动的含金量,让每一个娃娃都过出假期的“应有之义”。

 
来源:中国江苏网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01-31/31166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