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徐州导演用时三年拍徐州音乐人

全国首映礼座无虚席 周六公映 
导演邵攀拍下400多小时素材,记录“音乐狂人”张鹏程和张宜苏的生活故事,观众好评如潮;首映礼现场,三位主创到场与观众见面互动,张宜苏明星徒弟徐誉滕的父母也赶到现场,与儿子好友张鹏程含泪拥抱

  主创嘉宾(左起)张宜苏、邵攀、张鹏程与观众见面
 

  

  有人用馒头对抗命运,有人用音乐对抗命运。徐州街头,他们穿着最破旧的衣服,用心唱着最动听的歌。

  10月20日下午,一部名为《自行车与旧电钢》的影片在中影国际影城恒盛店举行全国首映礼,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

  据了解,该部影片的导演及两位主人公都来自徐州。影片放映结束后,主创人员来到影厅,现场与观影群众互动并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

  全国首映礼座无虚席 149分钟感人至深

  下午2点40分,记者来到中影国际影城恒盛店。此时,前来观看《自行车与旧电钢》首映礼的观众已经排起长队。影片在下午3时准点放映,整个影厅几乎座无虚席。

  下午5点29分,影片在播放了整整149分钟后,落下帷幕。期间有人开心地笑出声,也有人悄悄地擦眼泪,大多数观众都被片中两位主人公起伏坎坷,却追求梦想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感动着。记者仔细观看了这部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两位性格迥异、却共同对音乐有着极大兴趣爱好的“非一般”男人——张鹏程和张宜苏的故事。

  片里片外,张鹏程和张宜苏都是徐州音乐圈里的标杆式人物。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还有同样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

  张鹏程喜欢骑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怀抱吉他四处弹唱。他虽然出过一百多首原创歌曲,但几乎没人知道,最后沦为游走在红白喜事舞台中的“百变司仪”。

  张宜苏是如隐士般的音乐高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他年轻时自学钢琴和音乐创作,门徒众多,其中不乏偶像明星,但依然穿着破烂衣衫,靠倒腾电子产品糊口。

  然而,“怪异”的张鹏程和张宜苏却一见如故,两人惺惺相惜,亦师亦友,独特的生活品行,在朋友间流传着各种奇谈。

 

  徐州元素让观众亲切,“音乐狂人”是徐誉滕老师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记者发现,影片中大量使用了徐州方言,无数次出现的徐州街景也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

  该部影片除了两位主人公张鹏程和张宜苏是徐州人,影片的导演邵攀也是一名地道的徐州人。邵攀于1981年出生在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这部《自行车与旧电钢》作为其代表作,已入选FIRST青年电影展,获青年电影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提名。还获得了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十佳纪录片,这也是徐州导演首次获得该奖项。

  影片放映结束后,邵攀、张鹏程、张宜苏,三位主创共同亮相影厅,和参加首映礼的观众互动交流,并合影留念。

  多位观众指出,这部电影从平凡的人物和事件入手,拍出了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和深度,深邃的视角一次次撞击人的心灵,令观众看后感慨良多。

  互动环节结束后,主创之一的张鹏程现场弹奏吉他,深情演绎了一首由其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唱到动情时潸然泪下;而另一位主创,“音乐狂人”张宜苏则是徐州籍明星徐誉滕的老师,徐誉滕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未能来到现场,但徐父、徐母均到场观影。

  张鹏程和徐誉滕有着深厚的友谊,其在“北漂”期间多次得到徐誉滕的帮助。在人群中看见徐誉滕父母的身影后,张鹏程一度激动不已,流泪拥抱了两位老人,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

 

  400多小时素材拍了3年,造物主是最好编剧

  “他们在世人的不解中完成了自我精神力量的完美修炼,既没有煽情自己的命运,也没有悲壮地吹捧如何坚持理想。幽默面对人生的他们,把生活过成了段子,笑声大于酸楚,最终他们走到了同样的生活轨迹,他们用不同的性格相互成就了对方的梦想与前程。”主创见面会之后,导演邵攀和两位主人公张鹏程、张宜苏,均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谈及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导演邵攀表示,他就是觉得张鹏程和张宜苏是两个有趣的人,他想把这两个人有趣的灵魂记录下来。“如果不记录,百年以后不见了踪影,岂不是一种遗憾?”

  据了解,《自行车与旧电钢》这部影片于2011年2月1日在徐州开机,前前后后一共拍摄了大约3年时间,共拍摄素材400多小时,所有素材包括备份,总容量在20T左右(1T为1024G),邵攀个人花费20多万元。

  “拍摄基本是我自己完成的,后来请北京的视觉顾问一起商量影像风格和后期的处理走向,并且用了本片画面上比较有时间流逝感的逐格摄影。”邵攀说,这部影片没有事先策划,没有专门编剧,都是主人公生活状态的自然流露,真实抓拍,他认为造物主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编剧,所以在很多电影节填写报名表时,不得不填写,他就会在编剧一栏写上“造物主”。

  邵攀说:《自行车与旧电钢》如今已经拿到“公映许可证”。10月27日,这部影片将在全国多座城市的院线上映,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影院观看。

  

 

  张鹏程: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

  张鹏程出生于徐州,小时候家庭不和睦,父母三天两头吵架,他忍无可忍,跪在院子里发誓,“如果不托生在这个家,当狗也愿意。”

  艰难的成长环境造就他桀骜不羁的性格,他不注意生活细节,喜欢讲大话、虚张声势,甚至会在饭店里,突然让大家安静,自顾自地给大家讲生活感悟、唱歌。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张鹏程曾从工厂辞职学习创作。他曾经在北京的地下道卖唱,后因食不果腹回到徐州。影片中,张鹏程闭上双眼回忆起这段往事,“在那一年的冬天,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我抛弃了我的理想,回到家乡……”说到这儿,他声音哽咽,仰躺在房间里。

  “有的人,依靠音乐和命运斗争。有的人,靠卖馒头和命运斗争。有的人,依靠自杀和命运斗争,你和我选择活着和命运斗争……”张鹏程创作的这首《命运馒头》,震惊了徐州音乐圈。音乐制作人徐誉滕听到这首歌后,决定担任他的制作人,给他录歌。

  张宜苏:生活不该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张宜苏出生于台湾,父亲是一名军官。15岁时,他随父亲回到徐州。由于从小的教育背景与内地的差异,他高考失败。随之慢慢失去了上学的兴趣。

  在张宜苏的回忆里,接触音乐完全是偶然的事。一次,他在路边花15元买了一个儿童电子琴,很感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买教材,买乐器,自学MIDI音乐制作。

  作为中国第一代MIDI音乐人,张宜苏涉猎广泛,见解独到。从中西方古典乐,到现代摇滚、爵士、布鲁斯等,都在他的研究范围内。很多人托关系将小孩送来学音乐,但多年以来,他几乎分文不取。

  生活中,张宜苏经常不洗澡不洗脸,穿得破破烂烂,住在一个被烟熏得一片焦黑、布满灰尘和油渍的房间,邻居们对此无法理解,认为他是疯子,但他认为自己是回归到了“自然状态”,生活不应该设置这么多条条框框。

  现实和影片中一样,只要张宜苏的手碰触到琴键,旋律响起,你就会忘记周遭,沉醉在他的音乐世界里。

  ■对话导演邵攀

  记者:很多时候,好的人物原型能让一部纪录片成功大半,你当初是怎么认识张鹏程和张宜苏的?

  邵攀:徐州的音乐圈里大多数人都认识张鹏程,他几乎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充满话题。后来我有机会听到他的音乐,那种徐州乡音打动了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一天,朋友徐誉滕和我聊起张鹏程,我就很有拍摄欲望,在拍张鹏程的第二天,我遇到了张宜苏,张宜苏是徐誉滕的老师,很多年前我就听徐誉滕说起张老师的才华,我当时就想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音乐好到什么程度?他后来弹奏了几首曲子,我在很多从业多年的音乐人工作室里,都没有听到那样多维度、集大成的音乐,我当时就觉得应该记录他们。

  记者:拍完影片后,张鹏程和张宜苏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

  邵攀:他们的生活一如既往,还和影片中一样。我每年回徐州都会去见他们。他们来北京也基本会住我这。张鹏程说过,他有一颗童心,一颗平常心,但他也有一颗进取心。我觉得今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所改变,因为他也想很多人知道他和他的音乐。张宜苏的心态趋向于活在当下,他把问题看得很透。如果他想要成名,凭他的才华早就成名了。

  记者:国内的纪录片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现状?

  邵攀:国内来说,如果纪录片导演没有选材能力,意味着很可能靠纪录片吃不上饭,这是非常现实的。在国内拍纪录片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关照到他们的人特别少,也少有卖片的渠道,所以大部分人很难靠拍纪录片吃饭。

  记者:《自行车与旧电钢》马上就要公映了,你会关注哪些方面?

  邵攀:我现在很关注这部影片公映之后的反响,也很期待它能很受欢迎、很卖座。公映之后观众的反馈,我会仔细研究揣摩,这些反馈对我未来的拍摄会有提升,也会提供一些方向。我希望我的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看完以后如果有一些片段能长久的记在观众的心底,并且带来正面的影响,我觉得我的作品就是有意义的,就成功了。

  记者 沈扬 文 记者 周杰 摄

 

来源:2018年10月23日都市晨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8-11-01/43020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鹏程  张宜苏  音乐  影片  徐州  观众  生活  徐誉滕
记者  他们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