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狮子舞 |
周兴嗣塑像 |
华佗墓 |
千字文广场 |
绘图/王伟宾 |
□盛夏
沈丘,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西邻项城,东与安徽省界首市接壤。
它历史悠久,春秋时它为楚国寝丘邑。它交通便利,古代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自隋开皇三年(583年)确立沈丘县名,沿用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它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是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千字文》被称为“千古奇书”,从南北朝至清末,流传一千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作为“浓缩的中国文化纲要”,它深深扎根在广大百姓心灵中。周兴嗣一夜白头写就《千字文》的传奇故事,在他的故里长久流传。
相传神医华佗葬于沈丘,沈丘至今存留华佗墓等遗迹,流传着多种华佗传说。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文狮子舞”,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沈丘文狮子舞是多元文化在中原地区长期积淀和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十三世纪蒙古帝国西征带来了人类的大迁徙、大融合,也带来中西文化的大交流,而文狮子舞就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宇说。
◎流芳华夏万民尊
沈丘县城槐店回族镇西南与项城毗邻处的沙颍河畔,漯界公路北侧,有一个大土堆,大如小山包,当地人称华骨冢,又叫华佗冢。相传名医华佗安葬于此。
1979年1月,当时的沈丘县革命委员会把它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沈丘县人民政府把冢前道路更名为华佗路。
凛冬时节,我们抵达此地。热闹的华佗路北侧,建有两间小庙,庙后是一个生满杂树的大土堆,就是华佗冢。冢周边,全是密集民居。冢的不远处就是古称黄金水道的沙颍河。
两间小庙,一间供的是伏羲,一间供的是华佗。据称,它们是当地居民所建,烧香祭奠者络绎不绝。农历九月初九,此地有庙会,香火更旺。
周边村民传说,有一年春天,华佗带弟子们行医经过沈丘,遇上黄痨病(黄疸型肝炎)流行。华佗采集春三月的茵陈(沈丘人叫迷尔蒿)熬成药汤,分发给百姓,治好了槐店周边几十个村庄流行的黄痨病。
至今沈丘还流传着一首据说是华佗编的民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华佗和沈丘的又一次交集,是他蒙难之后。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人,家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他行医无师传,全靠自己刻苦钻研,最终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他发明的“麻沸散”,比欧洲使用麻醉剂早了1600年左右。他的“五禽戏”,是重要的养生健身操。
华佗长啥样儿?南宋名画家马远曾绘华佗像,这是古代人物画名作。画中的华佗,大脑门八字眉单眼皮,削肩鹤颈,穿兽皮包边的长袍。此画影响太大,后世对华佗的想象不外如此。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行医足迹,遍及今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曹操闻而相召,让华佗为自己治疗头风病。华佗用针灸令其疼痛立止。
曹操当了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后,他让华佗长留府中。华佗不乐意,推托妻子有病回家,几次延期不归。曹操多次催促,派专人查看。最终华佗被押解回许昌。曹操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关押华佗,拷打致死。
华佗临死前,取出所著医书《青囊经》,交给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不敢收,华佗只好烧掉。
华佗为何不愿留曹操身边呢?《三国志》说是“华佗恃能厌食事”,招来杀身之祸。一般通行说法是,华佗愿以医济世,为老百姓治病,不愿为曹操一人服务。
据公开报道,存世华佗墓有多座,许昌也有华佗墓。有人考证称,华佗死在许昌后,弟子们要把他运回亳州故里。正值大夏天,陆路不好走,想从漯河上船走水路,沿沙颍河东下。十几天到槐店镇后,华佗遗体已腐,弟子决定先把遗体暂厝在这里,天凉了再起灵回去。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捐资起造墓冢,老百姓用筐抬用盆端用衣服兜土,三天三夜,堆成了大坟冢。秋天,华佗后人来起运灵柩时,看见这高大土冢,只好作罢。
周边百姓,在华佗冢南半公里处建了占地48亩的华佗寺,寺周边慢慢形成村落,叫华佗寺村。今华佗寺已毁,村名犹存。
村民王新胜家住华佗墓附近,他家数代人敬仰华佗,义务为华佗守墓。
王新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俺父亲王希文一直守墓。原来墓比现在大一倍,后来老百姓去墓上取土,我父亲制止,因为这还挨了批斗。”
王新胜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墓的东北角发现一个盗洞,俺父亲用绳子绑住俺母亲的腰,让她下到洞里,发现盗墓贼丢下的一堆蜡头。顺盗洞走到头,一片水,盗墓贼也没盗走啥东西。后来文物部门的人把洞封住了。”
华佗在医学上的极高成就,令后人敬仰。多地留存墓冢留下传说,也是敬仰先贤的一种表达。
◎一夜白头《千字文》
沈丘,是《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赵古台村,相传是周兴嗣老家。赵古台村南侧是沙颍河,大堤下有个古墓群,“老百姓传说这个古墓群是周氏祖坟,有一半坟冢埋到河堤里去了。”村支书毕金榜说。
沈丘县城北有槐园,槐园内建有千字文广场,《千字文》被镌刻在巨型竹简上,立在雪花飘飞的广场上,很壮观。
沈丘人怀念先贤周兴嗣,在这座千字文广场上,曾有过500多名青少年诵读《千字文》的壮观场面。
周兴嗣,字思纂,南朝齐时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他13岁开始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已成文章大家。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为梁武帝。周兴嗣陆续写出《休平赋》《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文章,每成一篇,梁武帝都会称赞赏赐,还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据说,周兴嗣的双手,常年患有风疽(湿疹)病,又染上不好医治的流行疫病,左眼失明。梁武帝抚摸着他的手,感叹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亲笔抄写了治病秘方赐给周兴嗣。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昉曾说,周兴嗣如果没病,十天内就能当上御史中丞。
周兴嗣有著作多种,流传最广最久远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经典教材之一,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它是“三百千”中成书最早,也是唯一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书。
《千字文》的创作,流传着不少故事。唐代《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为教育子孙,让殷铁石从刻着王羲之字迹的石碑上拓下一千个不同汉字,作为临摹兼识字的材料。字字孤立,不便记忆,梁武帝把拓片交给周兴嗣:“卿有才思,为我韵之。”传说周兴嗣一夜编成,心力交瘁,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
正史《梁史》没说一夜白头的事,只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此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国学大师南怀瑾撰文称,周兴嗣和梁武帝本是文字之交,曾有同僚之谊,后来变成君臣,伴君如伴虎,关系并不好处。周兴嗣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罚他一夜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写篇好文章。这才有了一夜白头《千字文》。
南怀瑾对《千字文》评价很高,他认为用一千个不同汉字,写出有关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章,等于写了一篇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尽管只写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它写出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大要,“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
作家李国文撰文称:“自问世以来,一千多年间还没有第二个才子,尝试另编一本《千字文》,足以说明编纂难度及其权威性。”
周口师范学院教授米学军撰文分析:“这本书是梁武帝让周兴嗣为诸王子编的蒙学教材,他所选的这一千个汉字,都是当时最简单最常用的。我们把这一千个汉字与现在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中频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两千个汉字进行逐字比较后发现,1500多年过去了,只有249个汉字不在这个两千字常用汉字表中,仍有75.1%的汉字在前两千个汉字中。”
《千字文》除了神奇的识字效果,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一首构思奇特、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它“绝妙文章”。
当下的沈丘,多次开展《千字文》诵读、《千字文》知识演讲赛、《千字文》书法大赛等活动,激活千字文文化和人们身上的德善因子。
◎弘扬感恩与孝道
沈丘学者倪胜章说:“文狮子舞,是在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流行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蒙古军平定中原后,一个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跟随蒙军将领察罕·乃蛮台征战到槐店,留居此地。他引进西域狮子舞,编创出一套既反映中原人民的风俗,又能展示西域文化的文狮子舞。”倪胜章说。
文狮子舞有多重寓意,既表现对母爱的歌颂,对孝道的弘扬,又表现了老百姓对仁政的期许。
据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袁五伦纂修的《槐枋厅志·艺文志》记载:“狮为兽中之王,如怒吼一声,百兽震恐,不敢出山。雌狮闻之劝曰:不须这样,应和睦相处,仍不失尊威。雄狮点头,一改故态,远近之间,群皆赞拥。自此狮王位益尊,威益重。今教门人习尚舞狮由来于此。”
倪胜章说:“这段记载,道出了海鼻耳创编文狮子舞的一种寓意,狮喻元朝统治者,表达人民对当权者多施仁政的希冀。”
常见的是武狮子舞,夸张热闹,有精湛的杂技动作。而槐店文狮子舞作为一种原生态艺术,与其他地方的舞狮形式迥异。表演时演员擂动重音大鼓,锣钹镲敲击有节,别里子(波斯螺号)吹奏虎啸、狮吼、麒鸣之音,此起彼伏,荡气回肠。
“文狮子”就是母狮子,舞蹈集中刻画了母狮子文雅、温驯、慈爱的形象。表演时,以击鼓、打锣、拍镲指挥舞者转换舞蹈步法,以别里子的吹奏,转换出场顺序和情节。
完整的文狮子舞表演,出场先后顺序是独角虎、麒麟、狮子。独角虎和麒麟表演后,文狮子出场了。它有巡山、饮水、观景、舔毛、抖身等一系列表演,之后,文狮子看见象征“卵”的笼绣后,闻嗅、吻啃,围着欢快起舞,然后吞笼绣入肚受孕。
文狮子舞的压轴戏,是文狮子分娩生小狮子,只见文狮子努力扒着地,全身抖颤,神形兼备地表现了分娩的艰难。小狮子落地后,先是贴地轻轻抖动,几次想站立而不能,母狮子上前舔仔,给以鼓励。几经努力,小狮子慢慢站起,晃晃悠悠开始跑动。
对感恩与孝道的弘扬,在这场表演中传达得淋漓尽致。
“沈丘文狮子舞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还进行了再创作,增加了‘三狮闹春’‘狮子望月’等情节,突出了文狮子舞的趣味性,成为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重头戏。”倪胜章说。
沈丘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狮子舞的传承,分别在东城回民中学和槐店回民中学,建立了校园文狮子舞传承基地。
孩子们所用的舞狮道具是特制的,彩画鲜明稚拙可爱,极富童趣。
东城回民中学校长李陆锋说:“学校从2011年开始培训学生,一批30个人,一年培训一批。培训时要请老师专业授课一个星期左右。学员是六年级男同学,按个头、身高、体力搭配好表演团队,还要找低年级孩子饰演刚出生的小狮子。除了表演者,还要培训伴奏者。”
孩子们很喜欢文狮子舞,学起来十分用功。铿锵顿挫的锣鼓声中,老师腾、挪、闪、移,趴地示范,孩子们也会趴地上看细节。伴随欢快节奏,孩子们扮演的小狮子翻滚、跳跃、摆尾、回转,技巧青涩表演本真,十分动人。
倪胜章说:“槐店文狮子舞,具有传奇性、稀有性、多源性、共存性等特征,是沈丘节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沈丘现有一个传习所两个校园传承基地,先后培训学员400余人次,每年民俗节日,都会表演3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