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华中农业大学,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禹志愿服务队”,这一团队由一大批特色志愿服务团队组成,成员多达1200人。从2004年创立至今,“本禹志愿服务队”风雨兼程,走过了十年不平路。
从沿海城市社区,到中部广袤乡村的稻田,再到西部大山褶皱深处的课堂;从捐资助学到基层支教,从建设小学到培训教师,志愿者们用多种方式传递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行动感动着别人。
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家境贫寒的他在大学享受了周围人太多的温暖和关怀。2003年,徐本禹本科毕业,以高分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然而,他忘不了狗吊岩村的孩子们,做出了去支教的决定。学校对这一决定非常支持,为徐本禹支教开了“绿灯”,破例保留其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
2003年7月,徐本禹再次来到贵州大方。两年里,他先后在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在徐本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志愿服务也延伸到了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关爱老人、关爱残疾人等方面,形成了以“花朵工程”“夕阳工程”“暖阳工程”“甘露工程”“爱绿工程”“和风工程”为品牌的“六爱工程”。他们中,先后走出了“中国好人”“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带盲童看世界的志愿者鞠彬彬,“中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梦想湾”全球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张瑜彬,联合国环境署亚太地区青年顾问、常年坚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的王凤竹,“舍己救人英雄大学生”、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张瑜……
“以‘本禹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校富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是我校育人环境最活跃、最绚丽的构成要素,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年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说,“华中农业大学的校训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达人’则指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这与志愿精神不谋而合。”
2013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华中农业大学2万余名志愿者收到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指出:“得知你们在徐本禹同志感召下,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感到十分欣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我们只是和全国千千万万支志愿服务队一样,做了一些有责有爱青年应该做的小事,却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昔日的受助者,成为今日的志愿者,这是事业发展的轨迹,也是志愿者薪火相传、爱心燎原的精神所在。”谈到感触,徐本禹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