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皖江示范区:对接长江经济带 皖江“巨轮”全面升级

人民网合肥11月16日电(韩畅) 长江流经安徽便称之为皖江,舞活800里皖江,是安徽人的执着追求。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安徽闻风而动,做出开发皖江的决策。那时,安徽人眼中的上海繁华且遥远。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立皖江示范区在开拓国内市场、启动内需中的地位。随着示范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交通基础不断优化,安徽与上海间不仅是时间缩短,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各项数据也在不断拉近。

截止2014年底,皖江示范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7926.4亿元,年均增长高达28.4%;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7326个,占安徽省的大半壁江山。2015年1月至9月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4356亿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常态下,皖江示范区这艘高速运转的“巨轮”,正迎来硬件、软件的全面“系统升级”。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年翻番

“十二五”收官之际,历经5年发展,回顾皖江示范区一路征程,有种充盈着秋收的喜悦感——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6575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3685亿元,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五年翻番。

战略转移如何衡量?数据或许可以解释:5年来皖江示范区9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14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03个,分别占全省77%、83%;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境内资金1.8万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亿美元,分别年均增长28.4%、23.3%,产业高端承接、升级承接格局正在形成。

“即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今年,皖江示范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安徽省皖江办专职副主任华克思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不含金安、舒城)1011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 9.7%,增幅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生产总值、工业、消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增幅高于全省。

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急剧转移的背景下,“皖江人”始终坚守底线,把住环境关。皖江示范区的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构筑产业承接底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防止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落户示范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示范区内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7.1%,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机遇和挑战并存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中显现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样需引起重视。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充分肯定了示范区建设的成效。但也应当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皖江示范区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着困难也进一步凸显。

“产业承接项目质量仍需提升,精准高效招商引资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综合运输体系还不完善。”该负责人说,目前皖江示范区仍未将长江黄金水道能力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大气和水环境治理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皖江是安徽发展的龙头,全省约一半的人口、2/3的生产总值、70%的重点开发区集中在皖江,是安徽省发展水平最高、体制机制最活、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这也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示范区有着强劲抗压能力。

“现在看,不管是国家扩内需,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是抓统筹、促协调的区域发展政策,对中部地区都有很大倾斜。”安徽省省长李锦斌认为,随着国家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安徽省特别是皖江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中,安徽都是重要节点,在聚集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上都有很多机遇。

转型转型再转型

皖江发展硕果累累,新常态下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让皖江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打造皖江示范区升级版?

安徽省发改委皖江处处长张小忠介绍,安徽有14个新兴产业,其中11个在皖江示范区。下一步将加强对外合作,谋划组织皖江城市带与央企项目对接合作活动,以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示范区内,要加强诚信规范,推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协调配合,扎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支持政策,抓好后续政策的谋划跟进。”张小忠说,未来五年是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示范区建设要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紧密结合。

 

李锦斌表示,皖江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壮大经济总量还是提升发展质量,都必须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核心任务。

“当前的皖江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有进步也有差距、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始终保持 必须始终保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他强调安徽不仅要抢抓机遇,在打造战略支点中积极作为。还应打造重点,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地、开放开发的合作平台和坚实的绿色生态廊道。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5-11-27/26035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