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千米蛟龙入运河——跨中运河输水管线沉管工程现场侧记

下沉管道两旁设有浮桶保障管道平稳下沉。 本报记者 傅倩 摄

 

管道两端向管内注入2800吨水使管道沉降。

 

直径2米多的下沉管道。

 

空中俯拍中运河沉管工程现场。

 

 

 

 

◎徐州日报记者 骆耀明

 

“中运河管线整体下沉开始……”1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在中运河邳州段一侧,骆马湖水源地工程建设处技术负责人于孝民通过对讲机,向水上临时指挥部发出通知。也宣布了骆马湖水源地原水管线项目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跨中运河输水管线工程正式开始实施沉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横跨中运河1000多米的河面上架起了15个辅助钢管桩平台,每个平台上都安装了卷扬机等设备,6条辅助起重船等距离地排在水面上。一根黑色的输水管道架在水面上,管道的两侧向上方翘起,宛若一条巨龙摇头摆尾,在水中嬉戏。此时,管道的两端已被封闭,正在向管内注水。

于孝民介绍说,跨中运河输水管线工程主要分为地下土层中顶管施工和水上水下沉管施工,其难度和风险最大的就是过中运河的沉管施工。“中运河输水管线沉管工程关系到整个骆马湖水源地原水管线工程的成败,是全线80余公里原水管线实现全面贯通的至关重要的控制点。”

此次施工的输水管线过中运河工程分为两部分,中运河西岸和东岸为顶管段,分别穿越两岸大堤。两端顶管中间部分即跨越中运河段,则采取管桥沉管施工的方法,跨中运河的长度约1060米。

跨中运河的这段管道为异形钢管,整体为中间下凹、两端上抬弯管形式(倒虹管形式),看上去像两端带把手的平底锅纵切面,并非处于同一标高的一根水平直管。

“两根直径2.2米的倒虹吸输水压力钢管,借助辅助钢管桩平台和可控钢浮箱,整体缓慢平稳沉放至水下15米到16米的深处,并精确就位于钢管桩管桥管座上。如此大口径、长距离、异型钢管水上焊接整体下沉施工,精度超规范,施工技术国内领先,工艺堪称国内首创。”于孝民说。

单根钢管一次沉管长度达1060米、口径达2.02米、重量达1500吨左右、下沉深度深达16米,还要准确无误地放至水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中铁十局十公司项目经理牛博骞向记者介绍了整个施工过程:“沉管将分三次完成,首次下沉的管道长度是739米。我们看到的在河面上管道两端已经被封闭,正在向管内灌水,全部注满后才能向水里沉放。”仅这段739米的管道,全部注满水需要2800多吨,将耗时4个多小时。管道下沉正是通过向管内注水增加下沉动力进行的,达到平稳下沉。而从开始注水至管内充满水是最危险的时期,一旦注水不均匀或下沉速度不一,很容易引起整根管道倾覆,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为使整个沉放系统同步协调,工程还借助了可控浮箱自动平衡能力。

沉放施工在有序缓慢进行中,在河中央一艘普通的大船上,是施工现场临时总指挥部,中铁十局十公司副总工程师颜凤兴是此次施工的总指挥。只见他不停地用对讲机与起重船和钢管桩平台上的技术人员通话,调度各种数据,忙而不乱。其他工作人员则通过电脑上的调控系统,时刻关注管道沉管下沉的变化,随时通过对讲机指挥钢管桩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调整下沉的速度。

颜凤兴告诉记者,当第一段739米的钢管在注满水后,将先被下沉到水下5米处。第一次下沉也是最难的,管道在逐步下沉过程中需进行充水,需要沉浮箱的位置变换配合,辅助卷扬机起重系统需同步下放。第一次沉放达到预定深度,大约需要5个多小时。接下来,管道两端突出水面的管口将在水面上进行焊接,也是为了保证管道焊接质量。

在准备沉管前,施工方在十几米深水下已经预先安装了20余座钢管、桩管、桥管等支撑结构。“管道需在水面上整体对接拼装至需要的长度后,准确地下放至水下已安装好的管桥横梁上,并将事先安装在管道上的管箍、管座结构与水下管桥横梁连接固定。”于孝民说,因此该段沉管在水上整体对接拼装、整体沉放、下沉时的定位、吊点受力均衡控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风险。

据了解,当管道最后沉放到水下管桥管座上时,管道外的突出钢片会准确地与管座上卡槽对接,这样就做到了精确就位。最后,潜水员还要到水底进行最后环节的匹配性检查和固定,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介绍,这根跨中运河1060米的输水管道将分三次沉放,预计在春节前可全面完成。由于骆马湖水源地工程采用的是并行的两条输水管线,因此,还会有一根和这一样的输水管需要沉放。该项工程的施工,不仅为我市水利水务工程积累了重要的技术数据和经验,而且也将大大提升我市水利水务建设的水平。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1-21/30519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