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铜山: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勇挑重担

 

 

 

铜山名气很响,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徐州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令人鼓舞、令人期待。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过程中,铜山要勇挑重担、多作贡献,要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集中精力做强徐州高新区,在徐州科技创新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要牢牢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积极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要全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创改革开放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更大力度引进来,更高水平走出去;要全力增进社会福祉,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树立铜山干部群众勤政、务实、担当的良好形象,使铜山在全市发展过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书记张国华1月19日看望出席市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的铜山区代表团时要求

徐州日报记者 季芳

 

“十二五”时期,铜山全区上下着力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破解改革攻坚难题、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创造了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39位、科学发展百强区3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3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5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获批全国首批省部共建“蓝火计划”示范基地;连续举办五届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建成全国首家感知矿山物联网研发中心和技术联盟。云意电气、五洋科技实现创业板上市,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成功承办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会现场参观活动,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大许、利国入选“全国重点镇”。

区委书记毕于瑞: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铜山“十三五”发展

迈入2016,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表示,铜山上下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面提升“强富美高”新铜山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铜山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由大到强、由数量领先到质量取胜的关键时期,铜山上下将凝心聚力谋创新、一着不让抓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深化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推进“四个对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铜山将主动找差距、补短板,有针对性地专门研究、集中攻关,推动城乡、产城、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更为协调地发展,既增强硬实力又提升软实力,在统筹融合中实

现新的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铜山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强富美高”新铜山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抓好“五大行动计划”,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铜山将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加快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往来,在特色产业、重点平台、人文交流等方面主动作为、率先突破。全面提升高新区和各工业园区承载功能,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对外贸易新优势。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铜山将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扎实建成覆盖领域、覆盖人口、覆盖城乡的全面小康社会,让老百姓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在共建共享中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生活。

区长刘广民:

着力走绿色化发展道路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016年,铜山将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走绿色化发展道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32项年度投资100.6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利国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38项年度投资114亿元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服务外包等六大细分领域和行业;加强区域性创新创业,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0亿元,力争年内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突出农业增效,繁荣农村经济。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133个,新增股田经营面积10万亩。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拓展多元化增收渠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

完善城镇体系,强化与主城区融合对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提升城市功能,围绕南部主城区发展定位,实施56项年度投资246亿元的城建重点工程,打造品质优良的宜居城市,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

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六大类40项实事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以上,缩小城乡医保待遇差距,确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均达500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校舍5万平方米。实施十一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工程,推进区人民医院、中医院提档升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2-18/32041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