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发展是我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区域经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以来,铜山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脑”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招商选资到招才引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开放发展新路径,积累了丰富的开放发展经验,也收获了丰厚的“开放红利”。 今天的铜山,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 从“满天繁星”到“一轮明月”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开放发展的重头戏。 “十二五”期间,铜山立足“一区两园”大载体,适应招商新常态,进一步转变理念、创新方式、配强队伍,成立城市产业招商局,组建驻京、驻沪、对台等招商队伍和异地商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洽谈会、对接会等重大招商推介活动50余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产能合作,配置资源要素,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海联姻,高亲远对。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服务是最大的引力。为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铜山建立了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开通了沟通对接企业的绿色通道,促进了政企和银企关系的和谐与投资环境的优化。 思路决定出路。“产业链招商”是铜山重点实施的招商模式,目的是拉长加粗铜山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产业链,缩短供应链,让企业不出开发区就可完成供求贸易,降低商务成本。这几年,铜山的决策者审视到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提出了“二三产并重、产业链招商、大项目引领”的思路,把目光锁定在知名跨国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上,把资源集聚到引进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关联度高的好项目上,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安全科技产业”两大主攻方向,抓大引强,招商选资,走出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基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招商项目引进标准从“满天繁星”到“一轮明月”,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徐州高新区已形成安全科技、高端装备和电子电器为主导的三大产业。 “十二五”累计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41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8倍。如今,徐州高新区就像一条舞动在淮北大地上的产业“巨龙”,成为吸引新项目纷至沓来的强大“磁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徐工重卡、万达广场等一批十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1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生根,云意电气、五洋科技实现创业板上市。 从“招商选资”到“招才引智” 依托“外脑”,是实现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开放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些年,铜山把高端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由招商选资再到招才引智,人才工程一跃成为一号工程。 以“引进来”为特征的开放发展,铜山积累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经验,特别是招才引智方面,通过带领企业家到高校、科研院所学习、攀亲,目前,全区100多家企业与北大、清华等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与浙大、华中科技大、吉大、北京科技大、中国矿大建立了“5+1”技术创新联盟。 引进人才,就要为他们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在位于铜山的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围绕矿山安全科技产业已集聚研发机构12家、企业40余家,初步构建了涵盖煤矿提升、电力传动、矿山感知、应急指挥等方面的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产业链条,201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成为国家级安全科技产业基地。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铜山出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展开全方位服务。比如,区政府每年安排“三个五千万”作为产业转型、科技3项经费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资金,“十二五”累计投资7.5亿元。“千人计划”专家王志伟,来到铜山当年就获得300万元扶持资金和分别1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的3年免费使用权。铜山还从配偶就业、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好的扶持政策,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使铜山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目前,全区集聚各类人才近2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万人,建起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2家,中科院院士任露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陆钟武、李培根等11名两院院士、9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也已进驻。 这两年,人才正成为铜山经济结构悄悄变化的最大推手,从原来依托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转为安全和电子信息产业跃居前列。徐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家,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400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两番。 从“引得进来”到“走得出去”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 过去,铜山经济发展的开放主要是面向国内的开放,是“境外是外、区外也是外”的开放,把借外力求发展、以开放促发展作为加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选择。 与“引进来”相比,铜山“走出去”时间相对较短。在提高“引进来”档次的同时,铜山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走出去”的最大契机,把安全科技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走出去”的拳头产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 2015年9月,经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批准,徐州国家高新区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响应。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埃及等国家和国内的安全产业专家分享了各自安全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和安全产业发展理念。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沪总领事哈立德·优素福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发布了《共谋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发展徐州宣言》。铜山发起的“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国际合作倡议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迈出了国际合作第一步,表明安全产业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这次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区委书记毕于瑞向大会提交了将徐州的“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建议,希望利用徐州高新区安全科技创新优势、安全产业发展优势和丝绸经济带节点城市优势,构建沿线国家安全科技国际合作的机制,同时通过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设立安全产业国际合作基金,支持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安全科技合作创新和安全产业合作发展。 铜山希望通过这个“机遇窗口”,抓好出口龙头企业和出口基地培育,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经贸合作、产业投资及人文交流。通过出台激励机制,优化“双创”环境,以徐工重卡、徐锻集团、中机矿山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迈开向“一带一路”沿线扩张的步伐。食品、冶金、玻璃等传统产业也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在走出去中化解富余产能,积极营造产品出口、对外投资、产能合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新优势……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今天,铜山正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依托徐州高新区开放平台,着力打造淮北开放新高地,让开放发展的蓝图绽放出更绚丽的色彩。 (刘昭君 魏朝星 尚庆迎 张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