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市文广新局加快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徐州日报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李晓军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孙井贤

  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不仅要靠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还要靠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后者的影响力甚至会超过前者。

  徐州,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其历史之久远,地理之重要,名人之璀璨,古迹之众多,正是因为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徐州在中国星罗棋布的城市群中脱颖而出,声名远播。

  在“十二五”期间,徐州在文化建设上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对外彰显文化徐州的品牌,对内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文化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

  回顾“十二五”

  彰显文化徐州品牌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今年春节刚过,一部以汉武帝时期汉朝派往西域乌孙国和亲的解忧公主为主人公的史诗历史剧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此剧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安徽华星传媒和徐州演艺集团联合出品,主人公解忧公主生在徐州,长在徐州,作为和亲公主,不仅成为西域各族人民心中的“一代国母”,也让中原的文化和影响传播到了西域,为西域带来了真正的和平,更是开创了西域地区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史诗般的一页。这是近年来由徐州演艺集团公司参与出品的又一文艺佳作。

  繁荣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我市以弘扬汉文化、展现新徐州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亮点纷呈。除了电视连续剧《解忧公主》,还创作推出大型音舞诗剧《汉风华章》、城市推介歌曲《一饮尽千钟》等一批传承历史文脉的精品力作;理论研究成果斐然,《徐州古方志丛书》、《徐州简史》等作品影响广泛;原创戏曲《水远路长》、《扁担巷》、《文明村的风波》和多件美术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

  围绕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我市建成淮海文博园、龟山民博文化园、创意68等文化产业功能集聚区,组建徐州报业、广电、演艺、文产等四大龙头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壮大汉纳演艺、大风乐器、华信科技、时代天勤等文化企业,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五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充分挖掘、整理、展示汉文化资源,形成了“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文化特质;“汉风墨韵”系列展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和韩国大邱等地成功举办,“彭城画派、书画徐州”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承办江苏书展取得明显成效,参展规模、观展人数和图书销售总额均创历届新高,湖畔书展给四方宾客留下深刻印象,带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入开展,“满眼绿色、满城书香”形象诠释了近年来徐州城市面貌和人文精神的巨变。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徐州文化基础设施显著完善,惠民举措富有成效。先后建成艺术馆、音乐厅、奥体中心、档案馆、名人馆等一批文化地标,对博物馆、汉画像石馆、汉文化景区等文化设施进行高水平改造,城市文化功能更加完善;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等文化下乡活动有序开展,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基本完成;邳州、铜山和20个镇(街道)进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徐州文博会、汉文化旅游节、“动感彭城”、“舞动乡村”、 “城乡文化对对碰”等文化盛会和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展望“十三五”

  高擎“舞动汉风”旗帜 引领文化传承创新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十三五”时期,徐州将继续高擎“舞动汉风”旗帜,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基本建成地域文化品牌鲜明、文化产业体系健全、文化辐射影响较大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强市,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品牌更响更亮。“两汉徐州”提升发展,国内外知名的汉文化旅游地美誉度明显提高;“山水徐州”亮点突出,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建成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兵家徐州”加快建设,战争文化、军事文化成为发展亮点和新增长点;“创意徐州”扎实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区域性创意设计服务高地,全国影响力的创意新城取得明显进步;“书画徐州”品牌彰显,“彭城画派”影响提升,“新彭城书派”初步形成,书画产业成为徐州重要的特色文化产业;“文博徐州”加快建设,区域性文物博览、展示、交易中心地位初步确立。

  发展载体提质增效。按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要求,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徐州市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文化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全市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和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平台。

  产业经济苏北领先。大力推进文化体

  制改革,重点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释放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文化+行动”,鼓励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形成文化产业航母。

  原创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发挥“五个一工程”导向作用,推动各艺术门类全面繁荣,促进徐州文艺创作“高原”之上出“高峰”。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推出一批充分展现徐州特色、徐州风格的优秀精品力作、优秀文艺人才和知名文化品牌。

  专业人才规模更加壮大。实施“人才十百千工程”,重点推出10名文化领军人物、100名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和1000名基层骨干文化人才。

  开好局 起好步

  实施“六大工程”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起步决定后程!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局基础打得好,发展后劲才能足。今年,全市文化建设将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立完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常态机制,组织专业编剧、书画家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推出舞台剧《燕子楼》、电视剧《花园饭店》等讴歌美好生活、记录美丽徐州、抒发百姓情怀的优秀作品。加强传统戏曲保护与传承,抓好徐州梆子戏、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等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组织实施“戏曲艺术五年振兴计划”,加强珍贵戏曲史料的研究整理,组织专业力量编纂《徐州戏曲史》,建立地方戏曲剧种资源数据库。深度打磨、提高现代梆子戏《扁担巷》、柳琴戏《血色秋风》,复排柳琴戏《解忧公主》,全力冲击省级以上奖项;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突出抓好中国梦题材、历史文化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徐州地域题材等创作生产,抓住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等契机,重点创作3—4部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精心抓好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加快建设“书画徐州”,组织书画家开展徐州重大题材创作,集中推出一批反映徐州风貌的书画作品,集结出版代表徐州书画水平的精品画册,策划举办“书画徐州”第十届年展、首届徐州籍油画家精品展、丝路汉风书画创作交流展、程大利巨幅作品《古彭今貌》捐赠仪式等活动,精心打造“彭城画派”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徐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分类实施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升工程,推进徐州展览馆装修改造工程,实施徐州展览馆、徐州文化馆两馆资源整合,建设高水平的徐州市文化活动中心;推进主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和1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各县(市)区300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建成徐州市数字图书馆、徐州智慧博物馆;全年新建数字农家书屋200家以上,力争300家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推进有线网络双向化、数字化进程,实施有线电视光纤入户工程,加快宽带广电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和中央12套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深入推进“书香徐州”建设,积极争创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组织开展徐州市群文精品广场文艺展演、徐州市第二届少儿艺术“青苗奖”评选、第三届网络短片大赛等品牌活动;全年举办“动感彭城”、“城乡文化对对碰”演出35场,组织送戏450场,送电影27000场,送图书100万元,送展览10次以上。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计划实施52个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龟山民间博物馆区、户部山(回龙窝)历史街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故黄河二坝湿地、彭城欢乐世界等12个重点项目;加快提升淮海文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师大文创产业园、创意68产业园、邳州宝石玉器城等集聚化、规模化建设水平;推动国有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招商贸易。主动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对接“精彩江苏”对外交流平台,组织更多舞台精品剧目、文物珍品、美术展览等走出国门,组团参加友好城市新西兰霍克斯湾区10周年庆祝演出、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20周年庆祝演出活动;组织馆藏文物精品与上海、新疆伊犁自治州、广东南越王墓博物馆等地举办联展;继续组团参加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举办徐台文创产业恳谈会、汉文化旅游节暨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做优做强徐州文博会,打造引领区域、影响全国的知名展会品牌。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实施徐海道署保护维修工程,加强对“同和裕银号”旧址平移、华东野战军前委指挥部旧址等维修工程的监管,指导做好阎窝惨案纪念馆修复及双孤堆汉墓、梁王城遗址、北洞山汉墓等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导做好花厅遗址文物保护、展览项目立项和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遗址公园建设,启动徐州汉楚王墓群、徐州汉墓群规划项目的立项工作。推进博物馆安防达标建设,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实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快录制国家级、省级传承人音像资料,重点抓好部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省级项目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快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中心建设,建立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鼓励民间艺人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展示活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巡展活动,举办第五届徐州唢呐大赛、第五届徐州剪纸大赛,组织好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让优秀文化遗产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按照市政府行政审批权力库目录,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规范化、透明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结合我市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建立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扫黄打非”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开展“净网”、“清源”、“秋风”、“剑网”等系列行动,组织实施“扫黄打非”进基层,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继续保持“扫黄打非”工作在全省的优秀位次。推进版权示范城市建设,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依法惩处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文化改革发展保障工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围绕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指导意见,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造血”功能;制定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岗位竞聘、绩效奖励和服务外包等激励机制,深化市图书馆、徐州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改革,推动徐州文化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强化人才队伍支撑,举办第五届徐州市小戏小品大赛、首届徐州市青年戏曲演员大赛,选拔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青年表演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鼓励支持文化企业、文化单位通过合作、租借、兼职、顾问等方式,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分级、分类、分批次组织好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3-23/35638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