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记者 杨旭东
他从入厂时的一名普通一线装配工,到如今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江苏省第八届“十佳文明职工”……20年里荣誉满身,而他却说要勇于否定自我,才能不断提升。 他叫刘文生,徐工集团铲运机械事业部调试工段的工段长,同时还是徐工集团技能大师、铲运机械事业部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事们见到他都尊称“大师”。他带出的徒弟在各自岗位上都已崭露头角,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大奖,甚至还被评为徐州市企业首席技师,而他自己却只有大专学历。 外表文质彬彬,朴实稳重的刘文生,在工作中则是精益求精,在创新研发的第一线奋力攻关,不断超越着自我,推动着产品优化升级的“拼命三郎”。他用坚实的脚步和进取的人生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执着钻研斩获国家大奖 见到刘文生时,他正在指导徒弟曹坤备战江苏省“状元杯”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职业技能竞赛。前不久,在徐州举办的“公路杯”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职业技能竞赛中,由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选送的三位选手杨洪勇、曹坤、李道杨,在刘文生的悉心指导下,凭借着更高一筹的技艺、更加沉稳的心态,战胜公路系统有着几十年装载机现场作业经验的老手,一举包揽全市装载机操作前三名。其中曹坤更是荣获了挖掘机操作、装载机操作“全能”冠军称号。 强将手下无弱兵。刘文生信心满怀,因为2010年他自己在厦门举行的全国首届工程机械修理工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全能第一的优异成绩,并因此荣获当年的“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 说起这些荣誉,刘文生很平静。他说,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这或许正是他的成功经验。 1996年9月,刘文生从徐工集团高级技校毕业后,就直接被分配到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当时还叫徐工集团装载机厂,做起了一名普通的装配工。凭着对工程机械的兴趣和不断钻研的劲头,5年后的2001年,刘文生自告奋勇参加了调试技能比赛,并如愿成为了一名调试工。 细节决定成败。调试工作可以说是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关注的是产品细节,从事的是局部微调,以实现产品正常运行,达到最佳的操作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执着和争第一的劲头,刘文生在调试岗位越干越出色,越干越让人信服,所调试的产品被厂质监部门评定为免检产品。 带头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作为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刘文生不仅要继续发挥自己在解决问题中高超的技能,还以丰富独特的一线经验和大量详实的数据为支撑,总结编写出多项适合一线员工操作的完善可行的工艺规范、检测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凭借对动力、液压、传导、电器全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线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刘文生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驱动桥排气操作规范》、《装载机液压油位检测标准》等标准、规范10项,梳理总结并推广疑难故障处理模式12项,整理印发《调试作业疑难故障汇编》手册,开展集团及事业部技术交流20次,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通过推广应用,刘文生的经验技能不仅成为解决突出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成功地将事后处理改为事前预防,而且有效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起到了以点带面、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201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评选中,刘文生获此殊荣,突出体现了徐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优、勇攀高峰的时代风貌。 榜样带动员工素质提升 科技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而科技创新的根本还是在于高技能人才培育土壤和机制。人们眼中的技能“大师”不但是善于总结更是乐于分享的人。刘文生说,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个分子,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自然会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员工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技能人才的带动引领作用。目前,带徒弟、上讲台、育新人是他肩上更重要的任务。 刘文生的“大师”工作室里都是事业部选拔出的技能精英,这些技能人才在刘文生的带领下不仅是课题攻关的坚实后盾,还是推陈出新的创新先锋。这个团队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果,不仅使技能精英个人能力获得更大提升,还使产品的质量和科技竞争力大幅跃升,“大师”工作室的档次也在逐步攀升。如今,刘文生的“大师”工作室在省级的基础上正向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奋进,铲运机械事业部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占比达到了30%以上,这些技能人才在榜样带动、创新引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于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刘文生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干工作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其次,就是要勇于否定自我,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检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美,如何提升;最终,提升的过程就会变成不断创新的过程,引领自身不断进步,达到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