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徐州日报记者 赵卫东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由市政府主办,市应急办、市地震局承办的2016年徐州市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观摩会在徐州市科技广场举行,这是我市自2011年起第6次举行市级地震综合演练。省地震局副局长鹿其玉、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刚、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市应急办主任吴尔松、市地震局局长王庆生出席活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及地震局局长,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共计400余人参加观摩。 应急疏散演练 此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主要分广场部分和会场部分。广场部分开展了科普宣传、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培训三项内容;会场部分为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培训。 上午9时30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警报在科技广场上空急促响起,科技园内工作人员先就地避震。当第一波地震过后,所有工作人员迅速按预定疏散路线撤离到科技广场安全地带。 市民政局在广场迅速搭建救灾帐篷,组建篷宿区,接待疏散人员。消防人员实施救援及灭火。 接灾情速报员报告,有5名人员在地震中受伤,其中一名人员被压在楼板下。 随后,市红十字会组织地震应急志愿者队施救,被救的4名小学生中有的左前臂骨折、头部擦伤、右手砸伤、休克,市红十字会和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演示,3名小学生经过现场包扎脱离危险,休克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施救成功。 楼板下救人 在广场南侧,主办方模拟楼板倒塌场景。一名模拟人被压在楼板下,消防救援队4名人员,匍匐进入狭窄楼道,用千斤顶将楼板支撑住,再用救援起重气垫将倒塌的楼板升起,将模拟人从楼板下救出,并固定在担架上,用时仅5分钟。其后,参演人员现场观摩了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对震时自救互救常识、应急避险要领等进行的讲解与示范。 首次出动无人机 模拟地震发生后,科技广场上有两架无人机在空中飞翔,这是我市首次出动无人机执行抗震救灾侦察任务。据介绍,该旋翼无人机又名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已多次在地震搜救过程中应用,探测精度达到0.1米,可在200米低空连续飞行100公里,为灾后搜救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此次,无人机主要执行察看灾情及人员伤亡情况,为施救人员提供依据。 志愿者走进广场开展应急宣讲 观摩现场,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在广场开展了“应急志愿宣讲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应急宣讲志愿者服务队结合自己所培训的专业知识,为小学生详细讲解了防震减灾和应急知识,并就震前预兆、震时避险、震后自救这三个方面与小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宣讲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参与指导了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应急志愿宣讲队伍还将走进周边校园、社区和企业为市民宣传防震减灾和消防安全知识,以丰富市民的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参与演练的火花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翟景军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地震来临时的气氛,警报一响确实心里有些恐惧,我觉得这次地震应急演练很有必要,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自身安全,也了解了一些地震的防御知识和自救知识,这样以后关键的时候才能真正保证自身的安全。” 演练结束后,市地震局局长王庆生通报了我市应急疏散演练情况。他说,此次演练旨在提高市民的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能力,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全社会的应急演练工作,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应急避险、紧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 5月12日上午,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结束后,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省地震局副局长鹿其玉、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刚、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市应急办主任吴尔松出席会议,会议由市地震局局长王庆生主持,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及地震局局长参加了会议。 ■新闻链接 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8、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家中常备六类应急包 遭遇灾害后,如何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建议市民购置必备的家庭防灾设备。”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灾害事故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和避免,但却完全可以有效防范。”市民政局这位负责人认为,防灾减灾的关键是从我做起,提高公民在危难时刻自救互救的本领。“建议有条件的市民购置必备的家庭防灾设备。”具体要配备六种类别的应急包。一是信息类,例如收音机和紧急情况下的联络人、联络方式;二是求援类,包括口哨、荧光棒等;三是自救类,如逃生绳、折叠锹等;四是照明类,如应急蜡烛、火机、手摇发电手电筒;五是生活类,诸如应急毯、暖手包、一次性帐篷、防水袋、水壶、免洗消毒液、铝碗、胶带、卷筒纸、小刀、瓶装水、压缩饼干等;六是医药类,包括感冒药、退热片、保心丸、止痛片、止泻药、抗生素、红药水、碘酒、止血带、绷带、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