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争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争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重要讲话的体会

尚 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阐释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基本规律,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鲜明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这一重大历史宣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强大担当,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创新发展,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迈进提供了战略指南。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旗帜下,我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争当排头兵,勇担创新发展时代先锋的重任,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拓路启航。

  一、准确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深刻关乎国家根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创新发展引领全面发展,这是涉及我国发展全局的一次深刻变革。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鲜明地指出了中国这一现代化航船驾驭变革浪潮的时代走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近200年来,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不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走向、重塑国际竞争新格局。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力消长的决定因素,成为民族兴衰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正是在攸关民族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做出的历史宣示,是焕发创新这一中华民族最深沉禀赋,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抉择。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抢抓历史交汇机遇期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学科领域发展千帆竞进、百舸争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社会生产力再次飞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交汇引发竞争赛场迭加兴起、快速转移,恰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两大历史交汇的到来,为我们开启了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机遇难得、形势逼人。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凝聚力量实现跨越赶超的鲜明旗帜。我国正处在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一些重要领域方向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对标世界科技强国,我们有突出优势也有明显短板,把科技界、产业界和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旗帜下,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可以越走越宽广,以科技创新的迅速赶超实现国家发展的快速跨越。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连。救亡图存,发展科技生产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发展、民族兴亡的关键时刻,无不以强大的使命担当,肩负起中流砥柱的历史责任。花繁果茂正逢时。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再次担当起创新驱动发展、勇立科技变革潮头的时代重任,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把个人事业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相连,以创新成就为国家赢得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光辉篇章。

  二、努力肩负“三个面向”的重大战略部署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三个面向”是向科技强国进军的战略遵循,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方针,是建设科技强国主攻方向和战略路径的科学化、清晰化,是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向所在,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要以全球化视野谋划科技强国之路,为人类文明作出大国应有贡献。成为科技强国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的机遇,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立足国情实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力戒浮躁,执着追求,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挑战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掌握一批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任务,开辟科技创新的广阔空间,核心在于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和发展生产力,补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一最大短板,以强劲的创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跨越发达国家几百年来走过的线性递进道路,走出一条四化并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通途。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要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我们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产业和产品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占领国际综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瞄准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掌握一大批能带动技术更新换代甚至颠覆性的战略高技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把知识变成财富,依靠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新常态。

  三、深化改革释放科技人才巨大创新能量

  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创新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之争、体系之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根本上是要成为人才强国。我国拥有8100万科技人力资源,这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全球人才流动中,大批华人高端人才活跃在国际科技舞台,他们对国家发展的向心力日益增强,希望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和决心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一流的创新生态吸引和汇聚全球人才,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在全球人才的大流动中取得主动。

  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要以人才发展的全链条谋划体制机制改革,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素质的养成作为教育的核心,坚持创新人才培养从青少年抓起,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托举,不拘一格选荐人才,使其在创新黄金期得到应有的支持。深化评价机制改革,明确创新激励导向,使各类人才竞相发展,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让科学家拥有更多自主权。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活动和自由探索规律。推动科技体制及其相关机制深刻变革,通过“松绑”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切实解决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等问题。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充分信任科学家,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让科技人员充分享受创新创造收益。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用必要的物质激励,让他们充分享受创新收益,没有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敢于让科技人员依靠独创突破和发明发现一招致富、一夜致富,形成强有力的价值实现和激励导向,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不负重托开创科协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8100万科技工作者共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努力奋斗,是新时期科协组织肩负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协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协组织寄予厚望,这是指导新时期科协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科协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是科协各级组织必须始终坚持的职责定位,是科协组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功能的丰富和拓展,也是科协组织进一步服务大局的主要着力点。“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给科协的光荣任务。我们要不负重托,牢牢把握科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奋力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

  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的要求,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是科协组织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我们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世界、面向前沿,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面向公众、面向青少年,开放创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做好服务,努力把各类科技工作者组织连接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连接起来,建好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学普及、决策服务的平台,加快推进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以“三化”促“三型”,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工作的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勇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要做科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播者,要面向锻造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后备军的长远需要,走进校园,助推青少年科学教育。在完成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确保全民科学素质不掉队、大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2日 12 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6-22/36377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科技  创新  发展  世界  强国  科协  科技创新  建设
面向  人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