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古城美 岁月新 ——从影像看徐州城市中心的发展变迁

 

  ▲同样的地点和视野里,既有旧建筑留存,也有不远处高耸着的苏宁广场。
  ▲1948年12月1日,解放徐州入城式,人民子弟兵行进在淮海路上,古城从此开启崭新时代。(资料图片)
  ▲1965年,淮海路被称作当时“全省最好的路”。 徐枫 摄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北路,老徐州人,你可记得正对路口的这家“新新百货店”? 刘凤梧 摄
今日的中山北路,现代大都会的范儿。
 
 
  ▲两座“双拥碑”。其中建造于1980年代的双拥纪念碑(左图),是全国首座双拥标志性建筑。
  ▲地上,十字路口车水马龙。
  ▲地下,时尚大道行人如织,商业繁华。
  ▲1980年代的城市中心广场规模不大,背景中尚有大片建于明清至民国的老房子。马清武 摄
  ▲今日的彭城广场及其周边景象,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往日老徐州的记忆。

 

  ■城事笔记 ◎文图/徐州日报记者 张琦

 

  孩子一年年长大,父母一年年变老,在网络上,那种集合着不同年份家庭老照片的帖子,总会引发一片唏嘘和点赞。

  作为徐州人,你可曾想过,也以这样的方式,为我们的家乡留张影,点个赞。也许不久后,这些影像就会变成珍贵的“老照片”了。城市,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一样,都在不断的成长之中。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是嬗变,是蝶变。“强富美高”已成为新徐州的定语,与此同时,很多具有城市记忆与风貌的事物,注定也将逐渐消退,渐行渐远。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历史的短短一截,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仅是代代层累中的薄薄一迭。幸运的是,一直都有这样的“有心人”,在为这座城市留影存照,记录发展。这里的几张徐州城老照片,分别拍摄于上世纪,拍摄地点便是在“城市中心”。

  “中心城市,城市中心”,这句广告语,老徐州人大概都听说过——处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带上的徐州,是座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而两条经纬交织的干道淮海路与中山路所形成的十字路口,则是这座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刻有徐州零公里标志的雕塑,就在路口东北角的彭城广场上。

  看着老照片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街景,令人恍惚得仿佛穿越了岁月。来到城市中心,站在摄影师曾经立足的地方,登高远眺,为徐州城留个影,沧海桑田的巨变,尽在眼前。

  一 旧影与新景

  老照片反映的这几十年光景,相比徐州数千年的建城史,不过是短短一瞬。可就在这一瞬之间,且看淮海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48年,战争硝烟尚未消散,残破的道路上,房屋低矮狭小,市容萧条,是年12月1日,解放徐州的入城式,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就是行进在这条大路上;

  摄影家徐枫1965年所拍摄的淮海路,医治战争创伤过后,市面复兴,道路完整,路旁已出现像样的楼房,虽然只有四五层高,但对比满城古老简陋的旧式平房,也足以显示“鹤立鸡群”的巍峨;

  再看2016年的影像,在淮海西路上的同一地点,几十年前的老建筑仍有留存,道路上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而市中心那些曾经的高楼之冠,与266米高的苏宁广场已经不能比肩而立,城市中心也因此增添了浓厚的现代都市气息。

  关于中山路的旧影,可从摄影家刘凤梧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北路旧照中一窥究竟:成排的法桐树,高大葱茏的树影遮掩着路旁低矮的房屋,其中最高的建筑物,也仅是几座两三层的瓦顶小楼,道路上车流稀疏,人们多是骑着自行车和三轮车出行,在十字路口处,一幅宣传标语横跨道路东西……再看中山北路的新影,旧式民居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宽阔、车流密集、高楼林立、商圈崛起的繁荣景象!

  淮海路

  中山路

  二 历史的足印

  相比明清时代遗留下的那些老街,年轻的淮海路和中山路,却也有着深沉的历史往事和文化积淀。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徐州的历史,也总渗透着战火硝烟和兵戈铮鸣。这两条位于城市中心的道路,不仅是市民们印象里的繁华商业街,更流传着不少与战争有关的往事。

  淮海路与中山路都是始建于日伪时期的1940年,东西干道原称启明路,南北干道原称庆云路。抗战期间,在两路相交的街口,嚣张一时的日本侵略者,甚至建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纪念碑”,并把日本领事馆设在启明路老东门的大院内。短短几年后,侵略者便被赶出中国,那碑与领事馆、伪淮海省一起,也都灰飞烟灭了。

  1945年抗战胜利,启明路被更名为中正路。待1948年徐州解放,人民政府又将它更名为淮海路,庆云路也相应更名为中山路。

  淮海路上的花园饭店,这个著名的老字号,实际上已成为一枚“历史徽章”。在这爿远近驰名的百年老店,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许多历史名流曾在此下榻。当年日军侵占花园饭店时,曾将其作为驻军招待所,易名为“鹤家屋”旅馆。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住过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国共军事调停三人小组,也住过蒋介石、蒋经国及蒋纬国父子,到了1948年初,又有刘峙、杜聿明、李弥、邱清泉、黄维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此谋划战事。不久,徐州解放,百年老店喜获新生。

  徐州以“双拥模范城”著称。为彰显“兵民是胜利之本”,市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了象征军民团结无敌的双拥纪念碑,造型呈双人拥抱状,由徐向前元帅题书碑名,竖立于淮海路崇文路口。后来在淮海路、大马路和民主路的交叉口,又开辟了双拥广场,纪念碑也随之迁址于此重建,造型为双拳紧握状,体现着军拥民、民拥军的双拥关系。

  三 古今皆传奇

  将眼前的景象对比老照片,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城市中心的巨变,真是太合适不过了。中心时尚大道的开辟,使这里形成了地上地下叠合、交通商业并存的“新天地”。

  中心时尚大道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由4条主通道连接地上淮海路和中山路的人行道,共有12个出入口、10部电梯,有统计数据称,这里的日均行人流量4万多人次,节假日甚至可以达到十几万人次。中心时尚大道的规划建成,有效缓解了市区中心车流和人流拥堵的矛盾。更可喜的是,不远处的彭城广场地铁站将在几年后建成使用,这也是1号线上最大的一座地铁站。1号线和2号线交会于此,城市中心的交通区位优势将空前彰显。

  “中心时尚大道”的功能又并非只是公共过街通道。它还定位于青春、时尚的主题,是一座集购物、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地下商城。而商业街区东北侧的下沉式广场,经常开展各种大型文化公益活动,让市民开阔眼界广泛参与,算得上是一个广泛联络世界的平台。

  古城徐州,是徐州市民幸福的生活地,也曾是世代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当初在城建工程开掘地基进行考古时,大地之下,叠压着的厚达十多米的不同时代文化遗迹,依次可辨。在历次考古发掘中,徐州“城叠城”的传奇,在城市中心区域多次向世人展现,其中,2005年中心时尚大道施工处,就发现了古代统一街(即古时北门大街)及两侧商铺,民居废墟、水井、石块路等城建设施清晰可见,复现了明代城市百姓的生活场景。

  千古之遥,却又近在咫尺。徐州城,那么古老,却又这么年轻!

  “城叠城”的奇观见证了古城屡遭黄河决堤、大水灌城的灾难史,彰显的是先民们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而现在的徐州城,处处可见“新天地”,那是开拓进取的徐州人,于古老的土地之上创造的都市新传奇。

 

  中心时尚大道

  四 城市会客厅

  彭城广场,堪称徐州的“城市客厅”。

  这项建于1998年的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每天前来游览观景、休闲健身的人们都是络绎不绝,伴着欢声笑语,流光溢彩的音乐喷泉总是最“吸睛”。而从摄影家马清武所拍摄的旧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景象——

  当时的统一街、太平街一带,那些建于明清至民国的老街坊保存完好,仅在淮海路边沿开辟一隙之地,建有一座方形翘角雕塑作点缀,濒临于半圆形水池,周边配有几处不大的花坛,算不上什么广场,更称不上什么“城市客厅”。即便如此,在当年老街巷密麻似网的市区中心,能开拓出这样一小块休闲之地,已经很难得了。

  而后来以此为基础开拓而成的彭城广场,西起中山北路,东至彭城路,南北横跨淮海路,绿地面积近4.2公顷,至今仍是全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广场南端入口筑有仿汉画像石《迎宾图》大型浮雕壁画,北端树有对称的以“钟鸣鼎盛”命名的造型诗碑,钟与鼎上,分别镌刻由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刘邦《大风歌》和项羽《垓下歌》,以显古城楚风汉韵的历史风貌。广场中央的大棋盘由一方花岗岩铺成,以“楚河汉界”的寓意,象征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的历史;而今,这里地处繁华的商业区,“商家必顾”取代了古时的“兵家必争”,这一方大棋盘更新更深的寓意,只待今人来解了。

  彭城广场落成至今已有18年,广场周围正在崛起全新的商圈,金地商都、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及彭城壹号,比邻而居;拔地而起的苏宁商务广场,刷新了徐州城市建筑的高度,把人们的视线向城市上方的天空拉近,人们更可以在离蓝天白云更近的地方,一览壮美的城市风光。

  我手中相机的取景框,再次刷新了彭城广场当年的模样,试想再过18年,这里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借助影像,我们得以进入不同年代的徐州城,在收获一份“温暖的乡愁”的同时,也会让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切。

  徐州古老,岁月长新,生命之树长青。

  彭城广场

  ■记者手记■

  看影像中的徐州,对比今昔,好日子,恰似芝麻开花,节节高——

  淮海路中山路的交叉口,是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这里发生的巨变,也是徐州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明代的徐州城,周长只有9华里。明末水灾城毁,清初新建、扩建之城的周长增至14.5华里。民国时拆除城墙,城区稍有拓展,却也大致如旧。新中国成立之初,所筑起的环城路,基本囊括了上述的面积。几十年间,城市周围由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继而扩至高速公路连接的四环路,已构成5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空间,近年又有五环路的构想。与此同时,几十年间,城市人口也在翻番;在经济领域,已告别贫穷奔小康,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古城徐州的新目标……眼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正在火热进行,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战略目标的各项事业正在积极推进,新的征程已经起航,徐州的明天会更美好!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7-27/36621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