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记者 黄启源 通讯员 孔文
2003年入矿,凭着心中对矿井的热爱,13年如一日精研技术,一步一个脚印苦练本领,先后荣获徐矿集团劳动模范、市“五一”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煤炭系统“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一颗执着、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匠心”。他就是徐矿集团三河尖煤矿采煤三区的机电维护工何永涛。 脚踏实地走好“技术路” 也许在别人眼里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是平凡的,但对于何永涛而言,却是梦想实现的第一步。2003年从江苏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来到三河尖矿工作,十多年来,他以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走着自己的职业之路。 何永涛在技校学的是综采专业,刚到矿上时干的是支架工,2004年调入机电大班从事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对于他这样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技校生来说,机电维护学问很大,掌握这门技术还得从头学起,从基础干起。何永涛说:“学校教的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还得靠自己慢慢学,先摸索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再慢慢掌握检修技巧。”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何永涛下井的时候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把工作流程和师傅讲的一些小窍门、小方法记录下来;上井后,当其他工友们都在享受班后闲暇时光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查资料、记电路图,琢磨小本子上记录下的问题。 凭着日积月累的操作经验,他的业务能力逐渐提高,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多面手,成为了工区的“技术大拿”。2009年,何永涛作为徐矿集团唯一的采煤机司机“种子选手”,参加全国第三届煤炭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实现徐矿在这个项目上零的突破。 从徐矿集团技术比武冠军到全国技术比武季军,从徐州市技术能手到全国技术能手,从技师到高级技师,何永涛实现了人生路上的精彩大跨越。这与他“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分不开。 “工匠精神”是什么?何永涛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更用行动作了最好的诠释。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的坚定与执着,无论人前人后都认真细致、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劲头加上坚持不懈的毅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他已经从一个机电维护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术战线上的多面手。 勇挑重担干在前 作为机电维护员,何永涛在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同时,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帮助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在7138工作面回采期间,何永涛发现材料道两个排水点水泵同时接在一根排水管上,当一个泵工作,另一个泵停止时,污水就会回流到已停泵的排水点内,造成巷道积水往复排水,他便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个单向水阀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何永涛所在的工区回采的92206工作面倾角大、断层多,而面齿轨老化,两头齿条极易松动,导致元宝座经常损坏,常常发生煤机割煤过程中的掉道事故,每次掉道都要耽误1个小时左右,制约原煤生产。而元宝座损坏后,基本的修复方法就是再次焊接,但受现场条件和焊接工艺限制,往往治标不治本,问题仍然反复出现。何永涛通过对溜槽现场的观察和测量,向工区提出利用合适的大螺丝替代元宝座,经过多次试用后,成功解决了煤机掉道问题。进矿十多年来,他先后有20余项创新技术得到了工区及矿上的认可,并在全矿得到了推广应用。在矿上的兄弟看来,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他说这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技术传承有新人 在工友眼中,他是朴实无华的“大拿”;在徒弟眼中,他是严慈相继的师傅;在何永涛自己眼中,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何永涛说:自己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他的师傅崔玉喜的言传身教。“除了传给我技术,教会了我吃苦,更教会了我做人。师傅经常告诉我,咱们徐矿以往有很多好的做法、好的传统,随着设备的更新好技术的进步都成为了历史,但‘传帮带’的传统决不能丢。” 师傅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何永涛。他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徒弟每一项工作准确操作,讲到重点环节时非常有耐心。几年来,经过严格培训,带出的6名徒弟在矿场也都能独当一面,成为了工区的技术骨干,徒弟付路路现在已成长为采煤三区的技术“大拿”,并且被矿评为了“技术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