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街道集中整治老小区“通病” 在各老旧小区有序解决停车难、夜间照明、垃圾清运、乱搭乱建、监控等公共设施和管理缺失问题 |
|
◎徐州日报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于芳 袁雪萍 8月15日,圆梦小区居民用大红纸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子房街道办事处,感谢街道和社区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事情还要从8月7日的那场大暴雨说起。当时倾盆大雨在短时间就使圆梦小区部分地下室不同程度进水,由于化粪池和下水管道十几年未清理,造成雨水无法顺畅排放,给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出行困难。圆梦社区居委会书记朱李娅和主任刘淑艳急居民之所急,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各个楼道地下室进水情况,及时向街道汇报,并联系施工人员对小区进行勘察和施工。很快,两位专业师傅冒着酷暑,在地表温度高达五十多摄氏度的情况下,在下水道里奋战了两天,终于把小区的下水管道重新疏通。下水道问题解决了,居民们也舒心了。 在如火如荼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潮中,子房街道抓重点、破难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树新风,小区居民们切身感受到居住家园的明显变化。基础设施升级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公共秩序井然有序,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文明新风如夏日里徐徐清风给辖区居民带来丝丝清凉。 看得见、看不见的问题,全都改 文明创建开始后的几个月来,铁刹小区的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环境的变化,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铁刹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房以来,因无人管理,小区内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乱放,照明设备损坏,违章建筑遍布。尤其是近年来小区车辆增多,停车难成了有车一族心病;因缺少规范化的停车位,造成小区内道路拥堵。而老年人对小区内缺少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也感到十分苦恼。 为做好铁刹小区的改造项目,子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小区内的业主代表一起共商小区内的改造事项,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环境改善的同时,小区的功能性也得到提高。如今走进铁刹小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蜿蜒伸向小区深处,小区主路两侧铺设了面包砖,扩建了停车位,两旁路灯新颖别致,绿化带里花木扶疏,各种健身休闲器材设施齐全到位,小区还增设了监控,生活更有了安全感。居民们说:“路灯亮了,监控有了,进出的路平了、畅了,住得更舒服了。” 铁刹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几乎所有老旧小区的“通病”。对“通病”,子房街道采取“特效疗法”,在各老旧小区有序解决小区停车难、夜间照明、垃圾清运、乱搭乱建、安装监控设施等公共设施和管理缺失问题,让地面基础设施全升级。不仅是地上“看得见”的问题要解决,地下“看不见”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地下管网不畅,是小区“看不见”的“通病”。今年夏季,街道各社区为防止化粪池外溢,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化粪池进行集中清理。 铁工社区地下管网老化,经常造成化粪池外溢,使本身就很破旧的小区显得更加沧桑,居民因清理化粪池收费问题造成争吵,居民意见很大。在子房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今年夏天社区内所有化粪池得到清理,使得今年雨季期间,管网畅通无积水。 子房社区请来环卫工人冒着酷暑逐个疏通辖区内化粪池,对化粪池周边树叶、石块、生活垃圾等杂物进行了清理。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辖区内的化粪池及周边清理干净。 地上干净、整洁、有序,地下污水顺畅排放,居民的困扰没了,心情自然就好,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口碑更好了。 小区里、马路边,文明才是最美风景 小区的环境好了,更需要居民的自觉维护,街道把环境改造和文明创建宣传有机融合,让居民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理念和文明习惯的熏陶。 在军旅小区记者看到,小区中间花园有个小长廊,周围花木繁盛,绿荫遮盖,是夏季乘凉的地方。原本灰色水泥建起来的小长廊,最近却多了闪亮点。长廊从头到尾,在上方的横栏上齐刷刷地悬挂了12块红色的宣传牌,前后面书写着古今思想家和名人,对家庭和睦、自身修养等名言警句。一位年轻的母亲指着长廊起点上方悬挂的“仁爱”二字,教年幼的女儿识字。这位母亲说:“长廊里的这些文明标语牌美观大方,让长廊更有了文化气息。文字都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很多年轻的家长常带孩子来这识字,让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学习传统文化。” 在道路、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子房街道精心设计悬挂张贴市民公约、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牌、宣传画,这些标语不仅不突兀,不杂乱,反而成为了美化环境的靓丽风景。 在奥运城边的康怡大道上,路边原本贴满小广告、杂乱不堪的围墙,用白漆粉刷一新,为增加美感,墙顶还搭起了灰色墙檐,显得古色古香。墙上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进行美化装饰,字旁还绘有梅兰竹菊荷这些寓意高洁的植物,墙面本身不仅成为路上赏心悦目的风景,整条路的档次也得到大幅提升。傍晚时分,一对老夫妇如往常一样在路边散步,一边走一边看着墙上的字画,他们说,白墙配上文明宣传标语,格外醒目,路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观看,久而久之文明用语就成了百姓的“口头禅”。 子房街道让群众在生活细节里亲身感受文明带来的改变,不是高大上,而是接地气、看得懂、记得住、容易做,百姓习以为常的不文明行为正逐渐改变,文明有礼好习惯正逐渐形成,百姓的参与感陡然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