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杨旭东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是手工业匠人匠心独具、心血凝结的杰作,是对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弘扬工匠精神,引领工艺创新”,也正是第三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的主题,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展示和交易平台优势,将品质与品牌融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用“工匠精神”打造别具一格、质量上乘的精品展会。 “工匠精神”结合“工艺创新” 据了解,今年9月底将在徐州国际会展中心和淮海文博园举办的本届中国·徐州民博会,汇集了山西皮影戏、南通扎染、泸州油纸伞、黄河布老虎、山东鲁锦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现场将进行技艺展示与制作表演。本次文博会在打造一场集展示、传习和传播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系列推广活动的同时把“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结合在一起。现场采用精品展览、衍生品展区和作品拍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版面文字图片、实物作品、多媒体影音资料对项目进行全面详实的展示,辅之以专家讲座、传承人与市民互动和亲子修习等推广活动,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使工艺美术面向市场、走进生活,把传统因素转化成丰富多彩的现代品牌,让更多的传统工艺元素进入当代人的生活。 主办方负责人称,传统工匠艺人的手工艺技艺以及产品中凝聚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它反映了生产力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呈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质以及手工艺人的品格内涵。同时,手工艺产品传递出细腻质朴的人文乡土气息,唤起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文化认同感。 传统技艺融合当代审美 在传统社会中,工匠承担着提供和制作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社会职能,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在大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社会中,工匠失去了它原有的生产意义,但其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质和民族审美情趣使它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角色,传统手工艺品也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物品,这种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的消费成为当今消费者对传统文化解读不自觉的精神追求。工匠艺人的劳作和技艺实践是特定意义的文化信息传播,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艺人生产的物品本身。文化信息同时具有了潜在的市场消费意义,它是个体思维间价值认同的文化联系,也是超物质消费的选择因素。 工艺美术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当代工匠的任务是在传承传统的同时,通过“工艺创新”的手段,使消费者的目光重新停留在手工艺品上,重新唤起个性审美与文化认同的消费欲望,并使之成为日常消费的非主流形式。 当今工业化生产能较好地满足大众生活所需,社会消费需要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重新思考传统工艺美术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回归,复活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再设计”工作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同时,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是当下设计追求的核心价值。 搭建平台拓宽发展思路 在徐州这样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的城市,工匠艺人有着深厚的民间根基,徐州工艺美术品也频繁走出徐州,屡获殊荣。但同工艺美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仔细研究,这种差距并不是单纯技艺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创新设计方面,更确切地说是传统手艺与当代设计的有效融合,这才是传统手工艺未来发展之路。 因此,将“弘扬工匠精神,引领工艺创新”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既是对第二届展会主题“传统手艺·当代设计”的传承,又是要利用好民博会这个平台,引进或者共享好当今国内和国际好的手工艺设计思想、理念,拓宽徐州以及淮海经济区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发展思路,将不同的技艺、手法同不同的载体、作品进行有效融合,推动徐州、苏北以及淮海经济区工艺美术快速发展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