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徐州日报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张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力引擎。

 

 

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环境营造到平台搭建,从政策扶持到人才激励,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服务环境等,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徐州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称号。

 

创新驱动

 

 

 

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技术创新,研发新的产品,才能把市场做大做强。

 

去年12月17日,2015徐州市跨国技术转移对接交流会在市科学会堂举行,100余家企业参加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40余项。徐州市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张正军与牛津大学(常州)艾斯伊斯国技术转移中心远程心脏诊断系统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张正军说,“通过这个诊断系统,所有心电图仪电子化后,医生可以随时在不同的诊间调阅病患心电图,利用拥有人工智慧的演算法,系统会依据病患的身体状况和以往的病历,配合独有的心电图资料库,对取得的心电图进行准确的判断后,提供临床医生一个可靠、高精准度的诊断。电子心电图可以透过网路传送到云端,让该中心的医生协助进行判读。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大。

市科技部门加快培育高新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出台了《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徐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等,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制定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2312工程)》,全力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创新梯队,通过财政拨款和结构性减税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每年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20项以上,创造了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过去5年,全市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省科学技术奖57项,获奖总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过去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05.26亿元,5年增长3444.26亿元,翻了两番,赶超镇江、扬州,居全省第七位,增速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五年提高15.6个百分点。过去5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完成科技减免税额33.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连续五年实现高速增长,2400余项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在徐实施,累计获得扶持资金13亿元。

创新平台

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创新体系

去年10月17日,由中关村软件园联手泉山区政府打造的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成立,3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标志着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这一注入了中关村创新文化基因的创新载体正式在徐州启动。“通过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这个平台,让中关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资源和要素汇集徐州,通过创新文化和创新经验的引进、培育,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创新体系,助力智慧徐州建设。”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许强说。

市科技部门把打造科技载体,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2020年)》《徐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考核办法》等,在科技贷款、项目支持、创业补贴、企业孵化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业人才及引才企业的激励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

徐州高新区先后建立了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基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获批苏北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由邳州、睢宁联手打造的徐州农业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徐州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等,成为苏北唯一的低碳经济试点园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10位。

创新环境

“徐州创造”风起淮海

知识产权最大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变无形为有形,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源泉。通过知识产权发展,我市让创新迸发活力,让创意变为现实,让无形智力成果生出真金白银,打造产业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我市制定出台了徐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立了知识产权工作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

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未来五年,市科技部门将坚定不移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中心”建设为核心,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构建“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相配套的创新体系,打造支撑产业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产业接续。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区域领先,全国前列水平,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汇聚强大动能。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9-11/37028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