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范海杰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抓党建,有力推进各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日新月异,创业创新活力与日俱增,市民幸福指数再攀新高。 五年来,徐州在全国的美誉度持续增长,各大主流媒体对徐州更是青睐有加,一批接一批记者来到彭城大地,以各自独特的视角,看现场、探变化,将徐州的“大事小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媒体,过去五年间,中央电视台对徐州格外关注,多次专题报道徐州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等取得的成就。 2013年4月,央视在新闻频道播发了《苏北“洼地”变身“新增长极”》的新闻报道,该报道以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0多家企业逆势而上扩建厂房为切入点,通过实地采访江苏徐州中矿传动公司产值由6000多万元增加到1.6亿元等现状,着力反映徐州抓住了新一轮产业调整机会,紧靠研发驱动内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坐上了江苏头把交椅的改革成就。央视报道中说:“瞄准国内市场,依靠自主研发,成了徐州高新区企业公认的发展模式。”“今年一季度,徐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74.5%,增速为江苏第一。” 2015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生态修复 美景重现”为题,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徐州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节目报道说:“把失去的绿水青山找回来,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样的变化便发生在江苏徐州贾汪区的潘安湖一带……徐州的多处煤矿塌陷地经过修复也变成了湿地公园,经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的治理措施,徐州已经新添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畔、湿地和景观区,徐州由昔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了现在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2015年7月,徐州生态环境的“蝶变”再一次吸引了中央媒体的聚焦。央视新闻联播又以《徐州倪园村:生态旅游助力经济发展》为题,报道了倪园村是如何变成“美丽乡村”的。报道说,倪园村把生态旅游作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方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倪园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000元提高到2014年的11300元。 《人民日报》让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名扬天下 2014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七版头条分别刊发题为《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绿色徐州从何而来》两组长篇报道,生动展示了徐州这座资源型枯竭城市“由灰到绿”的演变历程。 《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文章说:“一串串因持续生态治理而换来的绿色明珠,再加上主城区建设的近30个300亩以上的园林绿地,给徐州带来的不仅是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还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 而《绿色徐州从何而来》更深入剖析了徐州生态转型的全过程,文章指出,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到争创“国家生态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市大力再造生态、深入修复生态、严格保护生态,致力把生态弱点改造成城市亮点,变历史包袱为发展优势,努力还原徐州山水相依自然风貌,彰显徐州绿色宜居城市特质。 《人民日报》还关注了我市打造服务型政府、发展农村电商等工作的经验和措施。2012年12月11日,该报在头版“学习贯彻十八大”栏目,以《整治机关作风 打破行政梗阻 徐州推进群众办事“零障碍”》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市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2015年1月9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刊发题为《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的报道,深入报道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快速成长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的过程及经验,充分肯定了徐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央视关注徐州实现“常态化”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媒体,过去五年间,中央电视台对徐州格外关注,多次专题报道徐州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等取得的成就。 2013年4月,央视在新闻频道播发了《苏北“洼地”变身“新增长极”》的新闻报道,该报道以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0多家企业逆势而上扩建厂房为切入点,通过实地采访江苏徐州中矿传动公司产值由6000多万元增加到1.6亿元等现状,着力反映徐州抓住了新一轮产业调整机会,紧靠研发驱动内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坐上了江苏头把交椅的改革成就。央视报道中说:“瞄准国内市场,依靠自主研发,成了徐州高新区企业公认的发展模式。”“今年一季度,徐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74.5%,增速为江苏第一。” 2015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生态修复 美景重现”为题,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徐州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节目报道说:“把失去的绿水青山找回来,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样的变化便发生在江苏徐州贾汪区的潘安湖一带……徐州的多处煤矿塌陷地经过修复也变成了湿地公园,经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的治理措施,徐州已经新添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畔、湿地和景观区,徐州由昔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了现在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2015年7月,徐州生态环境的“蝶变”再一次吸引了中央媒体的聚焦。央视新闻联播又以《徐州倪园村:生态旅游助力经济发展》为题,报道了倪园村是如何变成“美丽乡村”的。报道说,倪园村把生态旅游作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方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倪园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000元提高到2014年的11300元。 《新华日报》聚焦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五年来,徐州加快振兴的步伐,吸引了省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6年5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以《徐州:从“加快振兴”到“全面振兴”》为题,深入报道了我市以创新驱动加快开放步伐。文章说:“省委常委会讨论《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对推动徐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一次赋予政策红利。从‘加快振兴’到‘全面振兴’,徐州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再次站在历史转折点,踌躇满志再出发。” 2016年9月11日,徐州老工业基地又以“浴火涅槃”的姿态走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头条。这篇题为《创新徐州,老工业基地浴火涅槃》的文章指出,以前徐州重工业产值一度占全省的1/4,如今是我省唯一同时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技术落后、创新机制不活、创新氛围不浓等深层次问题一直是振兴之梏。徐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创立新机制,构建新平台,扶持新业态,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对冲下行压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突破制约瓶颈,闯出一条自己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