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出山沟住新居 别旧貌筑富路 ——贾汪区马安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探索与实践

 

东方鲁尔广场。
马安小区。

 

◎文图/徐州日报记者 郑薇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刚刚闭幕的中共徐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探索易地搬迁扶贫,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贾汪区把推进产业强区与加快脱贫攻坚紧密相结合,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大力实施江庄镇马安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投资5亿元,对马安村1136户村民全部进行了搬迁,搬迁率100%;人均住房面积由搬迁前的40平方米提高到6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10993元提高到2015年的15500元。收到了产业发展、城镇发展与农民脱贫共赢的良好成效。

兼顾工业化与城镇化,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搬迁

江庄镇是贾汪区的北大门,马安村位于江庄镇东北,是贾汪最北部的村庄。北接利国镇万庄村,东邻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梁庄村,下辖3个自然村,共1136户、3018人。

据了解,由于马安村耕地处于高亢山区,土层稀薄,且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土地产出较低。加之位于两省交会,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就业困难,马安村农民收入一直在江庄镇处于落后位置。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万余元,低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20元的水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近年来的江庄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在马安村区域规划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先后引进龙山水泥、东兴能源、龙山制焦等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贾汪区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与农民发展需要,以及江庄镇毗邻贾汪城区的实际,并在充分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对马安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如此一来,既能解决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又有利于加快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进程,对拓宽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途径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是一举多得的良策。

从山沟沟到贾汪城,围绕脱贫合理选择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的决心一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怎样安置、在哪儿安置、用什么方式安置等一系列问题。

鉴于新农村建设大多采取农村搬农村的安置方式,搬迁农户不仅未能根本改变所处生活环境,更难有新的就业创业渠道,难以稳定脱贫、增收致富。那么,如何合理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和安置点就变得相当重要,这是确保搬迁安置和后续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当前,贾汪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工业发展空间有限,而城区居住空间却比较盈余。最关键的是,江庄镇具备融入贾汪城区的条件,而贾汪城区也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马安村大部分搬迁群众主要在贾汪城区进行安置,完全可以实现。

结合提升老城区、繁荣新城区、改造棚户区“三区联动”的工作实际,贾汪按照尊重群众意愿、便于就业创业的原则,科学规划、妥善选择3个集中安置点。一是紧靠城市绿地的公园东小区。该小区位于206国道以西、公园北路以南,临近东方鲁尔广场和凤凰泉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生态宜人,公共设施齐全,重点安置年龄偏大且有安置意愿的群众。二是位于贾汪老城的凤凰小区。该小区位于旺北路南侧、泉涯路西段北侧、原耐火厂(中联水泥厂)范围处,主要为多层楼房、配建小高层,交通便利,具备商业基础,重点安置有劳动力且有转变就业方向或创业意愿的贫困户。三是江庄镇区的马安小区。该小区南临206国道,西近京福高速公路入口、104国道,在江庄镇的行政中心,主要安置在当地就业、承包经营土地或者自愿留在基层的群众。目前,城区安置占85.7%,镇区占12.6%,已有560户搬入新居。

从住老屋到迁新居,实现群众拎包入住不负债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贾汪区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以及企业参与等途径,积极筹措安置房建设资金,牢牢守住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因搬迁影响脱贫的底线。

精心安排安置住房的建设面积配比。在3个安置小区合理建设了70—140不等的户型,便于群众根据自身人口需要和实际接受能力选房。

严格控制安置成本。采用有利于群众安置的低评估低安置政策。其中,马安小区安置均价在600元/左右,城区安置均价在750元/左右,更便于百姓有能力多选房屋面积,让百姓住得宽松、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严格把关评估政策和奖励政策。对于每一个农户,镇村都派人跟踪评估公司,让百姓充分知晓评估政策,不让老百姓有任何资产遗漏。积极配合搬迁的设1000—5000元不等的奖金。对没有现房需要临时过渡的住户,镇政府发动周边各村老百姓腾出空房,以便宜的价格出租给搬迁户,以便农户就近居住;对于老弱病残的搬迁户在外难以租到合适住房的,在江庄镇养老服务中心腾出房屋给他们居住。

目前,从已搬迁住户情况看,补偿资金加上奖励资金、安置资金,抵扣建设成本后,基本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从村里人到城里人,搬迁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贾汪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有着非常明晰的工作思路,那就是,让搬迁贫困群众当上“城里人”、住上“安居房”。围绕这个核心,贾汪重点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打造精品住宅小区,实现了从陈旧老宅到宜居小区的巨大转变。

将安置房建设与创建幸福家园工程相结合,小区按照商品房标准建设,并高标准配套建设了路、水、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文化广场、球场、集贸市场、社区诊所等公共设施,引进了便民超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了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飞跃。

同时,还对集中安置点引进社区化管理,完善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让安置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各种待遇。因企业用地失地的农民,目前已有783人加入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今年4月1日实施失地农民保障新标准后,达到领取年龄的群众每月补助标准提高到418元,累计发放生活补助近800万元。剩余378位被征地农民正在履行纳保程序。

区委书记曹志表示,随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后所有被征地村民都将实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

从挪穷窝到换富业,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稳步顺利推进,贾汪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对依托城区、镇区安置的农户,主要依据年龄结构和个人意愿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重点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环卫、物业保洁等方面促进就业。目前已有110多人在城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约870元。对继续耕种原有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农户,则重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二是积极推进转移就业。对搬迁户全部建立就业脱贫台账,通过到当地企业和产业园区就业、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等渠道解决就业。马安村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均优先安置当地村民就业,目前在各个企业就业的村民达470余人,月工资标准均在3000元以上。

三是提高农户资产性收益。因工业用地的原因,马安村剩余耕地面积2600亩,为鼓励规模种植,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社会就业,马安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3个种植大户共流转了土地1900亩,流转费用每亩每年800元。2015年,马安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500元,超过了全区14371元的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10-05/37216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