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以新定位校正新目标调高新标准 发挥三个作用 书写完美答卷

 

徐州以新定位校正新目标调高新标准
发挥三个作用 书写完美答卷
★编者按★
 

 

1月2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题为“徐州以新定位校正新目标调高新标准 发挥三个作用 书写完美答卷”的通讯,报道了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徐州积极贯彻省委赋予的“发挥三个作用”光荣使命,在全市开展“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大讨论,用新定位校正新目标,以新要求调高新标准。把徐州放在引领淮海经济区崛起的大格局中来考量,发挥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如何在这一新定位上推进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徐州上上下下、各条战线全面沸腾。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在徐州加速发展;区域性经济、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和科教文化“四个中心”正全力打造;以“交通枢纽”为支点的“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现代开放大格局正在构建……徐州,将在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现徐州作为,交出徐州答卷。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省委书记李强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徐州要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更好地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党代会闭幕之日,一场瑞雪如约而至,在返回徐州的高铁上,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打开笔记本写下:省委赋予徐州新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需要担当精神。徐州篇章,要大家一起来书写……

随后,徐州市委召开动员会,在全市开展“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大讨论,用新定位校正新目标,以新要求调高新标准。把徐州放在引领淮海经济区崛起的大格局中来考量,发挥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如何在这一新定位上推进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徐州上上下下、各条战线沸腾了。

创新引领: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老路走不通了,必须创新,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走在别人前面。”省党代会闭幕次日,省党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已出现在上海宝马展上,主持了以徐工集团为载体的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对外发布会。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300个“创新点子”集中到工业云平台,王民说,他将用“网络全世界资源”,不断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

像徐工这样打造最先进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激活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目前在徐州加速发展。中兴、大唐、甲骨文、微软等一批海内外著名ICT企业加速布局徐州。2016年11月11日,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徐州,成为徐州打造ICT新兴产业基地的最新名片。徐州整合中国矿大科技园、徐州软件园,规划建设科技创新核心区,5家国家级、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聚合,15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落户于徐州,科技创新的“徐州磁场”正在呈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和县域专业园区,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龙头项目,培育非晶科技、现代煤化工等一批千亿元级创新企业群,创新引领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呼唤良好的机制,徐州市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创业。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000万元众创空间奖补资金,成立科技创新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及众创空间等开放式创业孵化平台的创业发展,推动创新项目与各类资本、创投基金对接,常态化开展产业项目路演活动,通过上市、“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形式,力争2020年全市科技型上市企业突破100家。

集聚要素:

功能与平台交相辉映

“徐州已基本具备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推进,做强金融板块。我们正与国家、省级层面沟通协调,全力申请建设金融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取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在徐州先行先试,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财富管理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说起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的构想,徐州市金融办副主任徐雷如数家珍。

全力打造区域性的经济、商贸流通、金融和科教“四个中心”,增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徐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仅有地域优势不够,只有完善城市的功能要素,才能产生聚合力和辐射力。”市委书记张国华思路明确。

近年,徐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正日益强化。目前,国内42家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徐州,金融机构和贷款数额远超周边城市,外资银行汇丰、东亚等也有意向合作。物流企业1100多家,完成总价值超过500亿吨公里,居淮海经济区第一;徐州“中心商圈”辐射影响淮海经济区十多个城市,吸纳跨省消费量占中心商圈总量的三成;以徐医附院、中心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资源惠及周边新农合农民4000万人。

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离不开人才,徐州13所高校,31家独立科研院所,20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显现出厚重的人才优势,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科学院院士、5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批最强大脑构成徐州发展的智慧名片和人才高地。

通过增减挂钩、盘活土地、农民就地城镇化,徐州城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以“沙集模式”为品牌的农村电商等产业单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徐州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通过城市老小区、棚户区改造,还市民一个美丽宜居的环境,配套规划建设138个街坊中心,将极大方便市民生活。“让‘一城青山半城湖’更好地彰显楚韵汉风城市特质,让生态环境也成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徐州将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创业城市。”徐州市长周铁根说。

双向开放:

硬件与软件同步推进

囊括苏鲁豫皖接壤20个城市的淮海经济区虽已成立30周年,仍然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经济洼地”,是在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经济区的“夹缝”中生存,还是依托两大经济圈错位崛起?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高铁、高速公路、国际机场、京杭大运河和输油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东西资源传输、南北发展要素都汇聚于徐州。到2020年,徐州中心城市的功能要素更加丰富,聚合力、辐射力全面升级:郑徐高铁,东接连云港将直抵出海口;同时,向西南到阜阳,东南到南通的高铁通车,将形成以徐州为中心的“木”字形高铁网络。届时,3条城市地铁将先后运营,总长上百公里,沿途规划的商业综合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将再次刷新徐州城市面貌。

基于这些,徐州把双向开放的支点放在发挥交通枢纽优势上,坚持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拉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时空距离,积极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开放大格局。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徐州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创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双向开放改革试验区,用一套“组合拳”打造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开放发展新高地。

省委书记李强提出的“要在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提振了徐州加快发展的信心。在最近“两聚一高在江苏”环省行对话智库专家和媒体老总时,张国华表示:“发挥好三个作用,这对我们是很大鼓舞,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创新,向创新聚力、以创新开路,在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现徐州作为,交出徐州答卷,绝不辜负省委对徐州的重托和期望。”

(原文载于1月2日《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1-05/38109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