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评论员 实体经济是我市发展的根基,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体强则徐州强;实体发展,徐州才能发展。任何时候,这个立身之本都不能丢。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着力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 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抓住产业链构建和平台建设两个关键,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要壮大“四新经济”,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三大产业,积极推进动漫、创意、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ICT产业基地,推动新经济爆发式增长。 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要在“特”字上下功夫。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全市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都有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要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研究透,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应真正找准特色和方向,做出“锦绣文章”。实践经验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色产业一开始可能规模不大,也不高端,但只要用心去做,向高端攀升,向顶端进军,假以时日,一定能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提供精准服务,出现问题就一个一个地帮助研究解决,引导好企业的发展预期。 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企业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百年老店”,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用坚守和专注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强化产业特色,振兴实体经济,要强化平台建设、政策落实和服务优化三项举措。要推动产业平台提档升级,大力构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平台载体;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系列政策,做细做实对重点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和政策支持;要切实解决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健全“三个一”包挂服务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做优做精政府服务。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各地各部门要大力营造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推实体经济“强筋健骨”,帮扶企业“闯关爬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