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年时间解一“道”难题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带动沿线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 |
|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隆冬时节,走在丰县梁寨镇矮化红富士苹果示范园的田间小路上,只见纺锤型的矮化苹果树排列得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边。“我们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矮化自根砧种植技术,确保每个苹果都能见到阳光。”经营果园的大沙河产业集团经理张言广颇为自豪地说,园子里的无公害苹果今年刚刚挂果,就被南京某大型连锁超市看中,签署了直供直销协议。 曾经的贫瘠地,如今挂满了累累硕果,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梁寨矮化苹果示范园的建设,是我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成果的生动写照。坐落在黄河故道沿线的9个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示范园,以及一片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正在构成黄河故道两岸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河畅、路通、岸绿、业兴、民富”的愿景,在黄河故道沿线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徐州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综合开发新路子。 四年完成投资193余亿元 1128年至1855年黄河流过的故道,在徐州境内总长234公里,占江苏境内黄河故道总长的47%。“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历史上,黄河故道两岸广大区域也曾是仓廪殷实之地。然而,黄河的多次决口、改道,造成沿线地区水系紊乱、土壤沙化,两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全市1/3的经济薄弱村和1/4的贫困人口,黄河留给徐州的,多是苦难的记忆。 如何改善沿线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黄河故道流域百姓脱贫致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心中所系。 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机遇,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2013年,《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获省政府批复实施,要求通过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七大工程建设,打造“千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自此,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全面拉开帷幕。 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坚持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等“八项工程”,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完成总投资260亿元、开发治理土地26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沿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十大目标”。4年来,县域段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87个、完成投资193.3亿元。沿线115个经济薄弱村和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如今的故道沿线,中泓基本实现贯通,沿线道路基本畅通,沿线绿化同步跟进,现代农业建设快速推进,沿线居民持续增收,初步实现了“河畅、路通、岸绿、业兴、民富”,昔日的“贫困带”正在成为一条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旅游观光走廊。 综合开发效益显现 对于丰县华山镇双楼村来说,种水稻绝对是个新鲜事。虽然村子离1851年因黄河决口形成的大沙河不远,但以往水系不通、道路不畅,只能种一些旱地作物,收成如何依然“靠天”。 去年,丰县农业资源开发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挖通挖深沟渠,建起了翻水站、节制闸,把水源引到了田间地头。种水稻在这里不再是奢望。 在睢宁县姚集镇,62岁的王大爷指着绿油油的庄稼地说:“以前这河边都是沙土地,地力差,杨树想长到碗口粗都困难。现在好了,政府给修了渠、铺了路、整了地,粮食产量就有了保证。”如今,姚集镇24个村近8万亩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在这里,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四年来,我市累计投资20亿元,将徐州境内原来断断续续234公里的黄河故道全线贯通,新增调蓄水1亿方、新增灌溉面积30多万亩,可以增加5亿斤的年度粮食生产能力。 去年,市政府出台《徐州市黄河故道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方案》,以加快推进黄河故道地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发挥黄河故道中泓贯通工程效益。 今后,我市计划三年总投资7.44亿元,在黄河故道中泓贯通、新增蓄水基础上,以灌溉和排涝工程建设为重点,疏浚渠道30.9公里,疏浚沟河775.1公里,新建和改造灌溉泵站179座,解决黄河故道新增水源“蓄得好、用得上”问题。 伴随着开发效益的日益凸显,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正在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去年9月1日,徐州、开封、商丘、宿州、菏泽、宿迁、淮安、盐城8市政协负责人相聚徐州,共同签订倡议书,倡议黄河故道沿线城市建立城市政协联系协作机制,共同打造沿线区域发展的协商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水平,共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把黄河故道 打造成“幸福廊道” 当前,黄河故道沿线开发面临着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包括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在内的支持苏北发展“六项关键工程”,未来几年,沿线区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上,徐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深入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黄河故道流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治理土地面积65万亩,将黄河故道区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和旅游观光走廊。 着眼今后,我市将继续把黄河故道沿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片区,坚持精准扶贫、精细扶贫,确保沿线地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加快改善沿线地区落后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真正把黄河故道打造成一汪碧水、花开两岸、瓜果飘香、休闲养生、业兴民富的“幸福廊道”。 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靠产业。市委市政府在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过程中继续把产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位置,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尽快把沿线产业发展好、把经济搞上去,加快促进沿线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故道沿线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配套尚不齐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下一步重点将扩规模、提标准、升水平,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延伸拉长沿线产业链条,加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三大湿地和23个生态园区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休闲观光游、自然景观游,打造几条黄河故道沿线精品旅游线路。 按照“水系互通、道路贯通、补绿增绿”的要求,我市将加快各项工程扫尾进度,加快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完善沿线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组织开展沿线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深入实施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村居民点整治等,拓展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