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兴 省委书记李强在去年省党代会期间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徐州要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三个作用”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明确了徐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定位、总要求,充分体现省委对徐州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三个作用”的时代内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江苏区域发展来看,没有苏北小康就没有全省小康,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苏北,重要突破口在徐州。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省委要求徐州走在苏北前列并发挥领军作用,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淮海经济区发展30多年来有合作成果也有诸多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受周边经济区(城市群)上升国家战略的影响,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来看,加快淮海经济区快速崛起有战略上的必要性,也有发展上的迫切性。省委明确支持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同时发挥龙头作用,令人振奋,赋予了徐州新的发展重任和区域担当。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暗礁增多,阻力加大,针对一些干部面对困难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甚至不作为等情况,省委要求徐州率先建立激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及容错纠错等方面科学的体制机制,激励干部弘扬担当和实干精神,大力营造同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个作用”的区域定位具有明确的拓展性。按照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和对标管理理论分析,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一样,发展坐标不一样,目标追求和内生动力也会不一样。近年来,徐州积极放大区位交通、科教资源等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徐州看徐州,年年有进步,主要指标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站在苏北看徐州,你追我赶,依然走在前面;站在淮海经济区看徐州,处于地理中心,经济总量老大,但是老大不够强大;再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看徐州,还是有待崛起的发展洼地。省委要求徐州不能简单地讲苏北,一定要讲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意味深长。“三个作用”区域定位,从苏北到淮海经济区,再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层层拓展扩大,体现了省委对徐州发展有着更高的目标定位和期望,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主动作为、争先进位。 “三个作用”的内在联系具有严密的完整性。“三个作用”体现三个方面,三位一体,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实现全面小康是目标。徐州面积大、人口多,有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徐州快速发展能带动苏北面貌大改观,全省高水平全面小康就有良好基础。省委强调徐州要咬住这个目标,走在苏北前列。实力龙头是支撑。能不能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不是靠谁指定,也不是靠规划,最终还是靠综合实力。省委特别强调徐州要通过增强产业发展的集聚力、城市功能的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的竞争力等方面来提升综合实力。实干先行是保障。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三个作用”之中,没有广大干部的勇于担当、带头实干,就不可能做强区域综合实力,也就不可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 “三个作用”的外延特征具有强烈的引领性。省委书记李强强调,谋划和推动徐州的发展,眼界要宽,格局要大,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而且要放在整个淮海经济区中来考量,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纵观“三个作用”,无论是领军作用、龙头作用,还是先行作用,都要求徐州不仅做好自己、走在前列,还要有在更大范围实践探索、示范带动、引领发展的眼界思路、宽广胸怀和责任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敢于善于先行先试,积极创新创造更多的“徐州经验”“徐州模式”和“徐州之路”。 (作者为徐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