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有水小河满 扶贫攻坚的“晓山实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
◎徐州日报记者 黄启源 十年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街道办事处晓山还叫晓山村,而非今天的晓山社区居委会。作为当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最为落后的村落之一,晓山村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村民年均收入五六千元。老式的砖瓦房、逼仄的乡村路,让这里的村干部“抬不起头”,到镇上开会,都只敢坐在最后一排。 十年后,昔日的穷山村已蜕变成全区的先进社区,2016年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老式的砖瓦房,存留在老照片里了;统一楼栋风貌的现代化住宅小区里,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庭院里停放着各式小车,彰显着这里的富足。 短短十年的奋斗,成就了如今的“晓山样本”,并吸引各界前来学习参观。而有关“晓山模式”所有的解读首先都必然指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守治。 打造社区商业街 带动居民就业 晓山社区位于开发区蟠桃花园四村,由原晓山村、三官庙村两个自然村于2007年1月拆迁后安置于此。拆迁之前,原晓山村外欠债务180余万元,集体企业、固定资产一无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实在在是一个空壳。 2007年4月2日,晓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守治针对当时的困难情况,召集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及村内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晓山村如何发展,怎么才能让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给村民增加福利。最后形成一致意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经济,只有社会稳定了,才能有发展。 2009年11月,社区居民陆续搬入蟠桃花园安置小区。经过考察,晓山社区决定,利用地理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开发社区商业。于是,社区自筹资金,先后建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小区门面房、7000多平方米的金三角门面房和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陆续投入使用。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后,每年为社区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这些固定资产为社区的民生建设提供了保证。 2013年10月1日,最新建成的社区商业街晓山福地大街开始试营业。整条大街共有60多家商铺,平均面积约9平方米。目前,商铺与板房的出租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经营的项目包括烟酒、服装、五金、食品、婚庆、鲜花、工艺、鞋帽、杂货、蔬果、理发等,带动了300多人就业。仅仅一年时间,服务公司创造产值600余万元,盈利60万元,彻底改变了晓山村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于第二年春节、中秋节开始给每位村民发福利,让村民尝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 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 每年重阳节,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街道办事处晓山社区小礼堂里,晓山社区居委会都会为该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百人寿宴。晓山社区的会计告诉记者,社区每年纯收入300多万元,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投入在老人、儿童生活、学习、保健等方面,在晓山社区党员、群众中形成共识。 不仅于此,晓山社区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民生之需,组织社区干部对孤、老、残、弱人员登记造册,每年列出专项资金160万元对社区居民发放福利及帮扶资助,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其中,垫资十余万元为180多名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了医保,按照每年1600元的标准为486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并保持每年递增200元,实施免费饮水工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免费赠送两吨纯净水,60岁以下的居民充值100元水赠送100元水费。每年春节、中秋节对每位居民发放米、面、油、粉条等福利共计59.8万元。 天道酬勤。晓山社区相继获得了“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小区”、徐州市“绿色社区”、“民主法制村(居)”、“幸福家园示范小区”、2015年度五星级“服务先锋”社区党组织以及开发区“安置小区改造、平安创建”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小区”等奖牌,连续六年获得大庙街道办事处综合考核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