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我爱徐州,这里就是我的家”

 

“我爱徐州,这里就是我的家”
在徐州做公益12年的“洋外婆”辛迪因病住院,情义徐州人热情伸援手
 
爱心市民到医院探望辛迪奶奶并送上善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 摄
爱心市民询问辛迪奶奶康复情况。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善款赠送给罗伯特夫妇。

 

◎徐州日报记者 胡劲松 周婕

3月21日上午,在徐医附三院心内科的一间普通病房里,前来慰问的人们一拨又一拨。在他们中间,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有年仅十余岁的学生,有红十字会这样的爱心团体,还有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之间本来素不相识,把大家召唤在一起的,是一则刷爆朋友圈的求助信息;共同来看望的,是一位名叫辛迪的美国志愿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洋外婆”。

辛迪今年58岁,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12年前,她和丈夫一起跨越重洋来到徐州,创办了“徐州希望之家”,主要接收徐州地区非患有严重残疾、带有传染病和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孤儿,并出资为入住的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直至养育到18周岁。12年来,“希望之家”先后接收了54名孤儿入住,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长大,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几天前,这位被孩子亲昵地唤作“洋外婆”的老人病倒了。

因为在中国没有医保和商业保险,辛迪的医疗费用成了难题。尽管医院已经尽可能多地给了减免,但不算太多的医疗费用,还是让这对看似富有、实则省吃俭用的美国老夫妻犯了难。在无意之中,一位前来探望他们的徐州朋友了解到这件事,并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则求助信息,没想到迅速被徐州网友刷屏,一时间,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纷纷向这位“洋外婆”涌来。

跨越重洋 为徐州孤儿撑起一个家

62岁的罗伯特·阿伦·塞里先生和夫人辛迪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此前,夫妇二人在美国一所私立高中从事了25年的教育工作。

1999年,罗伯特跟朋友来到中国旅游,中国大美的山水和可爱淳朴的人们,让他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萌生了来中国做公益的念头。2004年,他和妻子正式搬到河南巩义,并参与当地“福利院希望之家”的工作。2005年,他又与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合作创办了“徐州希望之家”,并担任院长。

12年来,罗伯特夫妇省吃俭用,将自己的积蓄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每年,他们在孩子们身上投入的养育、教育经费超过50万元,自己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除了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罗伯特夫妇还悉心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技能,和乐观、独立、感恩的心,只为有一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这份跨越国界的爱,让孩子们收获了家的温暖,也懂得了责任与关爱。让罗伯特倍感欣慰的是,如今,有几个从希望之家走出的孩子已经成功地走上了职业旅途,他们经常回“家”看看,像哥哥姐姐一样照顾“家里”的其他孩子。罗伯特说,让这种博爱的正能量不断地传递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

2011年,罗伯特因为对于徐州慈善事业的特殊贡献,被市政府授予“徐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4年,他又被评为“情动江苏杰出国际友人”。

“洋外婆”病倒 被朋友“拉”到医院

天有不测风云。在来徐州的第9年,辛迪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其间她曾回国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因为放心不下“希望之家”的孩子们,在病情稍有好转之后,辛迪便回到了徐州。但手术后的辛迪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出现咳喘的情况。因为语言不通、没有医保无法报销等实际困难,他们平时很少去大医院看病,就在“希望之家”附近的社区诊所寻求治疗。

3月初,徐医附三院的吕医生偶然路过诊所,遇到了在此治疗的辛迪。“她当时的情况很严重了,应该立即到大医院住院治疗。”吕医生表示,因为她平时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所以一眼就认出了“希望之家”的“洋外婆”,在她的再三劝说下,辛迪才来到医院。

据徐医附三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邓军介绍:辛迪入院时病情很重,心肺功能出现严重衰竭并伴有肺部积水,腿部浮肿明显。接诊后,医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经过几日的持续治疗,水肿症状明显消失,心肺功能也在进一步恢复之中。目前,辛迪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情义徐州传递爱的温暖

“洋外婆”辛迪患病入院的消息不胫而走。12年来,这对博爱的国际友人倾尽全力为徐州孤儿撑起了一个家,如今他们遇到了困难,咱徐州人不能坐视不管。几天来,前来医院探望的机构和市民络绎不绝。短短三天时间,就募集了善款十多万元。

邓军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辛迪女士的医疗费用已经不成问题,但因为其患有多重慢性病并伴有乳腺癌手术病史,后期治疗和恢复还要面临重重关卡和巨大的经济压力,摆在这对外籍夫妇面前的困难还有很多。

在徐州默默从事公益事业12年,“洋外公”罗伯特和“洋外婆”辛迪早已把徐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尤其是辛迪这次患病入院,得到了这么多徐州热心人士的无私帮助,罗伯特一家很是感动。“徐州人太棒了,对我们太热情了。我爱徐州,这里就是我的家。”说这话时,罗伯特,这个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脸上满是感激。

外籍人士在徐就医问题有待解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到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因素的限制,罗伯特夫妇平时的就医途径并不畅通。有一些头疼脑热时,夫妇俩大多是在居住地附近的社区诊所挂水拿药,简单解决。因为在中国没有医保和任何商业保险,目前他们看病全部是自费。基础病缠身加之年岁增长,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医保障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记者从我市民政、社保等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针对外籍人士医疗保障方面的相关政策尚处于空白,外籍人士在徐遇到健康问题时,绝大多数只能通过个人途径赴医院看病,但受语言和就诊模式的限制,患者难以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和规范的门诊病历,也无法与国际商业保险对接。如何让罗伯特夫妇这样的外籍人士方便就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3-23/38856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