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货和交接是首要任务” ——徐州小伙段培法南极气象科学考察记(二) |
|
◎徐州日报记者 吴悠 经过接近一个月的艰难航行,“雪龙号”考察破冰船在顺利穿过“魔鬼西风带”后,又经过4天的浮冰带以及最后艰难的破冰,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23公里外的固定冰区。 2016年12月4日,徐州小伙段培法和其他参加第32次南极考察的队员们乘坐直升机成功抵达中山站,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南极的美景,他们就迎来了南极科考的第一个任务——卸货。 冰天雪地卸货忙 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98%被冰雪所覆盖,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意味着当地无法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源,几乎全部物资要靠外部输送。 “除了运送科考人员,雪龙号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运输物资。”段培法说,南极中山站度夏和越冬科考队员们所要使用的补给燃油、科研仪器,以及今后一整年所需的科考用品、药品和食物都搭载在雪龙船上,所以需要尽快运送到位。 卸货,其实是南极科考后勤保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说,卸货的顺利与否,决定了考察人员在南极的衣食住行。从清晨到深夜,科考队没有点名要求哪些队员协助搬运,但大家全都义不容辞地挽起衣袖干起活儿来…… 据段培法介绍,由于当时冰面上积雪较厚,雪地车容易陷入雪内,专业人员在初步论证了卸货安全及可行性后,中山站阶段卸货改为采用直升机调运方式。由直升机把集装箱调运到中山站停机坪,然后用装载车将物资运送到各仓库、冷冻库附近,最后由人工搬运入库存放。 中国南极中山站考察队员们一年所用的物资有多少?这肯定是个庞大的数字。段培法告诉记者,由于是晚上登上的中山站,第二天一早就要开始卸货,工作非常忙碌,队员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满心想着分工负责,提高物资补给的效率。“我和队员们一起夜以继日地搬运,亲眼看到这些物资一件件被运到中山站时,才体会到物资数量的庞大和搬运补给的重要性。” 经过了一周多的调运,考察队员们最终圆满完成南极考察第一阶段工作量最大的任务——物资及人员运送。 虚心请教忙交接 一周的卸货时间,也是段培法尽快熟悉新的探测环境和业务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段培法在南极中山站负责大气化学观测、大气臭氧观测、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温室气体样品采集、大气气溶胶样品采集及雪样采集等,观测任务十分繁重。 为尽快熟悉新的探测环境和业务,段培法上站后立即与第31次南极科考中山站越冬队进行交接,利用卸货的间隙,尽可能地向老队员请教,从而熟练地掌握了业务规定和流程。同时,和老队员们一起对各种仪器与线路全面检修,为更好地开展观测任务打下基础。 12月9日,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中山站上空冉冉升起,两支中国科考队举行了新老队员交接仪式。能在南极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段培法的心情无比激动,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而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战胜各种困难,出色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为江苏气象争光,为家乡争光。 经过一年多艰苦工作,18名第31次南极科考中山站越冬队员,经受住极夜、酷寒、暴风雪等考验,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新一批中山站队员共有30名,其中11名度夏队员在完成科考任务后,分批次随船回国,而段培法所在的中山站越冬队将经受南极漫长冬季的考验。 ●相关链接 中山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4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其中科学考察站之一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年平均气温零下1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