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社会大责任 完善教育小细节 徐州市“奎山学讲共同体”成立两周年成果展示侧记 |
|
||
|
||
|
||
|
||
|
||
|
◎ 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摄影 仲冬竹 5月27日上午,由奎山片区六所学校组成的“奎山学讲共同体”成立两周年成果展示在科技中学举行,来自局直属各初中学校及有关民办学校、鼓楼、云龙、泉山、开发区教研部门负责人及区属初中、小学的业务校长、教学骨干等300余人到场,分别观摩了学讲共同体教师带来的12节精彩的课堂教学。随后的共同体金牌论坛,6所学校的金牌教师代表进行了对话,科技中学校长吴小凡作了共同体成立两周年工作汇报。市教育局、泉山区教体局等负责人对共同体两年来的扎实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评价。 六校联手,金牌教师竞展风采 徐州奎山学讲共同体即由徐州南部奎山片区内五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所构成的学讲共同体,它们是奎山中心小学、奎园小学、太山小学、少华二小、翟山小学和科技中学。六所学校生源相近、地缘相依、人缘相融,值徐州市“学讲计划”深入推进,共同的课改价值取向让六所学校的校长一次次聚在一起,交流、研讨、碰撞,教师间打破空间的局限,积极探讨,取长补短,实现课堂的链接,努力打造学讲高效课堂。 奎山学讲共同体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实践、提炼和专家论证,提出了“以动助学”的教学主张,即用“助”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同时,又通过活动不断助力学生的学习。 在成果展示活动当天,共同体六家单位的教师进行了12节课堂教学展示,内容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中学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师们基于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视角,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强调真实体验,注重各学科能力的培养,其先进的理念、精心的准备、巧妙的设计。八年级地理课《北京》,科技中学徐瑾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提到北京会想到什么”,有说国旗有说烤鸭,一系列地理名片的带入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逡巡于12节课堂,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动口说、动耳听、动眼观、动手做,让一节节课堂变得“灵动”,也让观课教师们一同“心动”。 共享共襄,一线教师共同成长 观摩课后,进行了题为“共享·共襄·共想”共同体金牌教师论坛,由奎山中心小学副校长童静主持。论坛围绕共同体成长心得、以动助学、畅享未来三个环节进行,共同体六所学校的金牌教师代表进行了真诚而精彩的交流。大家回归本源,独出机杼,就学讲过程中各自的做法、实践经验做了阐释。参与交流与研讨的老师们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碰撞中升华教育思想。 教师们表示,共同体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共同学习的动力和平台,给共同体学校课堂带来了改变和升级。“学讲”推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以课前说课、课堂观察、课后追问的研讨形式,把原来的评价课堂变成客观反馈课堂,让教师们自我反思、自我评定,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从而实现自主的成长。教师们相互观摩使得自己对于课堂的掌控越来越娴熟,每节课融入了不同教师的个性元素,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也惠及到了每个学生身上。 现场互动交流环节,听众中有老师针对共同体“以动助学”的主张提出如果课堂上学生沉闷动不起来怎么办?童静校长现场解答说,动不起的原因有多种,或是学生们在思考,或是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给学生适切的支架,这都需要教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协同发展,校际联合共享资源 论坛现场,共同体成员单位联合向六所学校涌现出来的30位优秀教师颁发了金牌教师证书,科技中学校长吴小凡代表共同体理事会汇报了两年来的发展历程。 吴校长说,2015年6月16日奎山学讲共同体第一次理事会议上明确了为共同体学校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协同发展的工作主旨。2015年至2017年,共同体反复调研,不断探索,着眼于奎山片区特有的地域色彩,提出了“同课异构”走课教研的形式,开展了校校行活动。 共同体成员校用一次次的“真教研”“真学习”活动,展示着共同的“学讲”实践带来的“真成果”。在“学讲计划”推行以后,共同体各校积极探索,注重教学智慧分享,从奎山中心小学的“课堂观察”、奎园小学的“凝聚团队发展力量”、少华街二小的“学友共生”到翟山小学的“早诵读午习字”,共同体在“求同存异”的比较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了同伴互助共提高。 如今,六所学校在学讲过程中都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总结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奎山中心小学的“三学三问”、奎园小学的“一主四互”、少华街二小的“四步二环”、太山小学的“三四五”、翟山小学的“双主四学”和科技中学的“助式教学”成为各自学校的亮点。 凝聚众智,中小学校抱团发展 正如2016年1月《徐州教育科研》的卷首语说,学讲共同体是课改的方舟,共同体是一个精神家园,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一个生活的田园,是一个助飞的平台。回顾共同体两年的成长之路,有这样一组数据—— 两年时间,四个学期,六所学校,学讲研讨课20次专场呈现,24次6校教师联手进行集体教研,125节优秀学讲课案例已经集结成册,印证了共同体的老师们不断摸索学讲模式下课堂教学如何走向高效、走向生态、走向理想课堂的扎实足迹。 为奎山学讲共同体默默奔走的奎山小学校长乔振银说,两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们几个校长在听过一堂学讲课后进行了执着的热烈的研讨,或是说反思、争辩、争论,甚至是争吵,“这些人在一起可以做些事”的想法促成了奎山学讲共同体的诞生。乔振银校长深情地说:“事后我在想,是什么把我们的校长拴在了一起,是什么让大家一起争辩争论甚至争吵,我想更多的是校长们对教育的一种追求,真心想把教育办好、想把各自的学校办好,对于我们这些学校来说,只有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在总结环节,与会的教育部门领导对此次公开课、金牌论坛活动做了深入评析,对共同体两年来扎实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说,本次活动规模不大,但意义深远,价值也非常大。对于在这些中小学校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一线教师,是最要关注和表彰的。他肯定了奎山学讲共同体抱团发展、中小学联手创新合作的教研模式,并借用“一个人走可能走得更快,大家一起走可能走得更远”为结束语,祝愿奎山学讲共同体可以带动全区甚至全市的“学讲”走得更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