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玉雕人打造“徐州工” ——写在“汉风杯”全国玉石雕刻大赛筹备之际 |
◎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7月仲夏,热的不仅是天气,还有徐州玉雕界。7月7日至31日,2017年首届中国·徐州玉石文化节暨“汉风杯”全国玉石雕刻大赛将在徐州举行。目前,初评出来的作品已超千件。玉雕大赛的举行令所有的徐州玉雕人欢欣鼓舞,这是徐州玉雕人十多年来“憋屈”的释放。 “徐州工”花香在外 从古到今,无论是在治玉、赏玉,还是鉴玉、藏玉,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都负有盛名。然而,近十多年来,因为人才的流失,以及玉雕协会的缺失,徐州玉雕业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好在徐州玉雕人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去年8月14日,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成立;现在全国玉石雕刻的评展活动又落户徐州。前者,让徐州玉雕人“抱团”;后者,给徐州玉雕人搭建了一个平台。 2015年9月,玉雕大师孙永在凤鸣路开了一家孙永玉雕艺术馆,现在,这个馆的二楼成为了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的办公室。 回徐开艺术馆,并组建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孙永的做法让许多人不解:在上海、苏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早已功成名就,还回徐州干嘛?孙永的回答掷地有声:“我要让徐州玉雕人用徐州人的身份拿奖、评级。” 作为在苏州、上海打拼多年的徐州玉雕师,孙永对于这其中的不易感受颇深。“苏州、上海的玉雕技艺一直名声在外,但事实上,‘苏工’如今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工艺流派,其地域性特点已越来越模糊。粗略统计下,徐州人在苏州、上海两地开的玉雕工作室有200多家。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苏工’,其中有一部分根本就是‘徐州工’,徐州人这么多年一直为‘苏工’做嫁衣。”孙永说,徐州玉雕人这几年每年都会在“天工”“神工”“百花”“陆子冈杯”等国内顶级玉雕作品专业评选中,拿下100件左右的金、银奖项,但“徐州工”却一直少人提及、不被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孙永介绍说,这与人才流失有很大的关系。徐州玉雕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1958年成立、2002年改制解散的徐州玉雕厂,曾为徐州培养了一大批玉雕人。玉雕厂解散后,多数玉雕工人并没有离开这个行业,而是逐渐分散到了理念和工艺都在前沿的扬州、苏州、上海等地。而徐州玉雕师的作品虽然在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玉雕作品专业评选中屡获大奖,但因为徐州没有玉雕协会的缘故,很多玉雕师都加入了当地的玉雕协会并参赛。像孙永加入的就是上海玉雕协会,得到的头衔也是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州人”的概念也因此被淡化了。 “筑巢引凤”振兴徐州玉雕 徐州玉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汉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出土的汉玉造型生动,纹饰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这种2000多年前的绚丽辉煌浸润着几代徐州玉雕人,使得上世纪中后叶的徐州已是上继扬州、下接苏州的玉雕重镇,形成了“扬帮”“淮派”和“苏帮”三大玉雕格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作为淮派玉雕中心的今日徐州玉雕,能工巧匠多达3万余人。上世纪徐州玉雕的没落是源于艺术理念、工艺表现、文化内涵都达不到市场需求。但是,现在徐州玉雕的“精作”让人惊异,玉雕师们在材料应用上的精打细算,创作设计上的精准独创,雕刻技能上的精湛演绎,艺术神韵上的精妙传递和南北流派上的兼容并蓄,处处体现着“精而不过,巧而不俗,细而不匠,简而不繁”的工艺特色和艺术成就,在全国玉雕行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如何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徐州玉雕人抱成一团?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将徐州玉雕人相互联系起来,而要让这个组织更有凝聚力,则还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能让徐州玉雕人施展才华、大展拳脚的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2017年首届中国·徐州玉石文化节暨“汉风杯”全国玉石雕刻大赛。“这是国家级的赛事,级别不低于神工奖和百花奖等品牌赛事。活动将于7月7日到7月31日举行。”孙永说,“我们已经注册了商标,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侵权,也有利于品牌推广。品牌打响了,‘徐州工’也能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虽然是第一次举办此类大赛,但是规格高、品质高。“这次大赛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为此每个地区都有固定的报送名额,保证作品质量。”徐州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蒋大昶介绍。 据了解,大赛参赛作品将于7月8日—11日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展出,并于7月8日上午10时举行开幕式。当晚举行颁奖仪式,奖项设立金奖、银奖、铜奖、最佳创意金奖、最佳工艺金奖、优秀奖。7月9日10时—12时,14时—18时,将在徐州云泉山庄举行中国·徐州玉石文化高峰论坛,论坛以“‘回眸千年 融古铸今’中国当代玉石雕刻创作与审美”为主题,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艺术大师、评论家等参加论坛,解读徐州汉玉文化对当代玉雕艺术的影响。 “我们的活动不要做成‘大卖场’,而是更注重文化交流。我们会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游览徐州名胜古迹,进行观光采风、艺术考察,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蒋大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