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徐州肩负新使命扬帆再起航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徐州肩负新使命扬帆再起航
 
 

 

★编者按★

6月23日,国务院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予以批复;在批复的开头,在国家层面上首次对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予以明确认可。

7月3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会议强调,徐州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迎来了历史机遇。本报从即日起,就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从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实践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解读。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省委常委会议指出,徐州要抓住用好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机遇,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深化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的内涵,切实发挥引领、辐射、集散作用。要加快自身发展,增强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强内外联通,汇聚区域发展强大合力。

7月5日至6日,2017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开幕,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服务外包领域的企业代表参加,会上23个服务外包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到77.9亿元。

2016年,在全球投资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徐州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4.49亿美元、执行额3.69亿美元,均较上年增长9倍以上,在江苏省内实现了总量江北领先、增幅全省第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徐州速度,令业内外震惊。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的转型发展,日新月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意识到,必须增强自身实力和辐射带动力。

放眼淮海 “徐州中心”当之无愧

1986年,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0个地级市组成了一个新的发展区域——淮海经济区。如今,20个城市携手走过了31年。

2016年,淮海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48981亿元,占全国的6.6%,人均GDP42252元,为全国平均数的78.3%,仍是东部地区的发展洼地。

2016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08.52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7.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9.39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进出口总额62.48亿元,其中出口总额52.54亿元,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表示,淮海经济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地位。“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主要发起者,也是主要推动者。事实证明,实现‘淮海崛起梦’,必须充分发挥徐州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从综合实力看,徐州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大幅领先区域其他城市,在交通出行、购房置业、就医上学、消费购物等方面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据统计,全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中外地病人占三分之一以上,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过30%,旅游景区安徽、山东游客占比达44%。此外,淮海经济区城市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通,形成了以核心区市长联席会议为基础的一系列合作对话机制,交通、产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沈正平教授表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当之无愧。

建设“四个中心” 打造区域首善之城

作为中心城市,如何提高徐州的首位度,真正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好龙头作用?我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中心城区面积达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8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8%以上,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基本建成,集聚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令人向往的区域首善之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耀认为,要通过壮大中心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领头羊的作用,提升首位度和产业承载力。同时还要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加强和周边地区的协调互动,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分工协作,探索新的合作的体制机制。

经济中心建设突出产业创新和重构,加快集聚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促进“四新经济”蓬勃发展,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活力、生态环境等在淮海经济区大幅领先,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徐州现代商圈建设,发展高端商业、品牌店、特许经营、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科学规划建设各类物流园区和基地,加快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把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商贸物流发展优势。

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进外资银行、创投、风投、天使投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争创国家金融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辐射淮海的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科教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徐州科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提高教育、可研、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扩大辐射影响范围,建设宜业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

内外兼修 打造区域魅力之城

国务院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予以批复,进一步加快构建徐州的新型城镇体系。

按照批复要求,徐州市域112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加快构建1个中心城市、5个中等城市、30个中心镇(小城市)、30个特色镇和130个新型社区组成的“1+5+30+30+130”五级新型城镇体系。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规划,构建“2+6+15”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中等城市,促进有条件的县城向建成区100平方公里规模迈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8个新型中心镇、21个特色小镇、15个新型社区、31个美丽康居村庄。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需要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我市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推动城市快速路成环成网,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主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智慧徐州、宽带徐州、无线城市、云端徐州计划,加快开通互联网国际信息专用通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国家层面对徐州全新的定位。我市将通过把北方大气与南方细腻集成融合,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城市有根有魂、有品位有魅力。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载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徐州再次扬帆起航,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7-14/39927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