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沛县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助推乡村美丽蜕变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泔水开门泼,垃圾随处扔。”不少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这一场景一定再熟悉不过。盛夏时节,记者来到沛县沛城街道潘阁村和大屯街道安庄村,眼前绿树成荫的街道和粉墙黛瓦的面貌,让人顿时觉得清凉起来。 今年初以来,沛县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将沛城街道潘阁村、大屯街道安庄村、杨屯镇彭官屯村、龙固镇韩庄村、安国镇蔡家村、五段镇高庄村、敬安镇杨楼村列入县第一批生活垃圾试点单位,探索建立了“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还田”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 7月20日上午,记者在潘阁村东北角的太阳能垃圾分类处置点看到,专职管理员潘成勤正在认真收拾在村里托运回来的生活垃圾,把分类出的可堆肥垃圾装进特制箱内。他告诉记者,这些菜叶果皮和枯枝烂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就是上等的农家有机肥了。 是怎样的特制箱能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顺着潘师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潘阁村这个能“制造”肥料的“神器”。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水泥砌成不到半米的矮墙作为基础,箱子下方有可活动的盖板方便拿取东西,上方用玻璃作为盖板。整个箱子密闭设置,仅在背面有一个通风口,最大限度保证箱内发酵的温度和防止箱内垃圾气味的传出。 什么样的垃圾能进入到这样的特制箱呢?沛城街道潘阁村党支部书记潘正云告诉记者,可堆肥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变质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以及秸秆、枯枝烂叶、残次水果和饲料动物粪便等垃圾,通过分类,采用生物制肥方式进入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你看,这每家门口的两个小桶就是用来收集垃圾的。”潘正云说,除了可堆肥垃圾之外的其他垃圾,潘阁村按原“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理。 在大屯街道安庄村,上半年建成的总投资约13万余元垃圾分类中心也颇为吸引眼球。在这个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的分类中心中,内建发酵池4个、储料池两个,配备垃圾粉碎机一台,采用阳光太阳能集热式(供暖)加速生活垃圾腐烂技术,让可堆肥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与此同时,这里对其他垃圾的处理也有自己的一套:可卖垃圾由村里定期联系废品回收;建筑垃圾由村民自行填坑平整村路或由村里收集统一使用;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送相关部门处理。 然而,垃圾随手丢、脏水随处倒,是不少农户多年养成的习惯。如何让垃圾分类理念在这些村民心中深植?在安庄村,垃圾分类推行了积分制度,对每户分类的垃圾秤好并记录在积分卡内,每公斤生活垃圾1分制,满10分可兑换同等物质奖品,如洗洁精、生活用品、毛巾等。潘阁村也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每周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分类好的家庭在全村给予点赞一次。 “当前,作为试点的潘阁村、安庄村太阳能垃圾分类处置房已建设完毕,分类工作已正式开展,彭官屯村垃圾分类处置设施正在逐步改造完善。”沛县城管局副局长文晓东告诉记者,目前,沛县已完成25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投放工作,设置有毒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垃圾收集桶;完成明珠园、金山小区两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任务,在每个小区设置3处以上的垃圾分类宣传栏,投放了垃圾分类设施。 6月6日,住建部公布了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沛县作为我市县(市、区)唯一代表入选。入选后的沛县如何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更好?文晓东告诉记者,下一步,沛县将尽快完成编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规划、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争取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