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走转改” 建好上海北大门 ——省市党报记者眼中的“南通实践” |
|
||
|
||
|
||
|
||
|
“走转改”是新闻界热词,在南通被赋予新内涵:“走”是方向,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到上海“走亲戚”,搭上高速行驶的“火车头”;“转”是路径,以创新为引领、项目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优;“改”是动力,站在区域发展的高度全面深化改革,为南通新一轮发展积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充分利用临江靠海区位优势,紧抓多重战略叠加机遇,走出借力发展新路子,转出转型发展新天地,改出加快发展新活力。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5万亿元,成为苏中发展“领头雁”,跻身江苏经济的第一方阵。 “走”是方向: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努力建好上海“北大门” 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是南通接轨上海的一条新通道,站在大桥北端向南望,浩渺江面之上,蓝色钢结构桥梁犹如一条腾空巨龙,向江心伸展。中交二航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李有为介绍,大桥预计2019年9月建成通车,坐高铁40多分钟就可到上海。 去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对南通提出新要求、新定位: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这篇大文章,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借力上海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如何与上海更进一步融合,如何建设这扇“北大门”?“南通是上海的‘菜篮子’,全市7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南通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南通不仅要当好上海的“菜篮子”,更要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对接。今年4月27日,南通在上海举行对接服务上海大会,刮起一股“沪通旋风”,吸引2000多名来自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园区、知名企业人士参加,在旅游、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能源技术、农产品等领域达成一揽子合作。 加快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已成南通各地对接上海的自觉行动。在海安,当地已与上海42个镇街、16个台商协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上半年新开工的99个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中,18个从上海引进。 前不久,省政府批准《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未来3-5年,南通将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城、通州湾临港产业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在交通体系功能化、产业发展协同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上海“北大门”。 风从海上来!如今,扬子江城市群大幕正徐徐开启,与建设上海“北大门”的蓝图交相辉映,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南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转”是路径:以“创新之都”建设为抓手、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结构调优 在南通濠河边,坐落着一座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灰砖红瓦的老建筑中,清晰地记载着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第一家民营资本集团,讲述“实业救国”的传奇历程。在张謇影响下,一大批实业在南通兴起,成就了南通“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美誉。 秉承张謇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去年,南通拿出推进创新转型的大手笔——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为此,在南通大学周边规划建设1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作为建设“创新之都”的破题之作。 “不是另起炉灶建设一个新区,而是南通中央商务区的姊妹篇,是汇聚南通创新资源的集聚区、核心区。”中央创新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冯强介绍,中央创新区将突出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建设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最终建成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的试验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 8月中旬,南通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宣布,为推动中央创新区建设,南通出台“双百政策”:设立100亿元创新基金,建设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鼓励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 南通正处在“转”的关口,产业转型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南通市经信委主任杨扬介绍,南通始终把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紧紧抓在手上,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N”先进制造业体系。目前,每两个月围绕一个产业举办一次“企业家面对面”,邀请相关产业知名专家、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负责人坐到一起交流、碰撞,共同打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平台。 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天科技是一家集通信、电网、新能源、海洋系统和精工装备等多元产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0个子公司,设有52个海外办事处和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工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我们先后承担80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参与修订18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876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授权。”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薛驰介绍,技术创新始终是中天最核心的驱动力,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在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推动下,南通实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南通实施2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近200个,成为推动南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未来更是如此,无论是建设“创新之都”还是推动产业转型,都需要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作支撑。 7月17日,南通在开发区脉络数据中心项目所在地举行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此次集中开工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176个,其中开工项目115个,总投资522.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27个,同比增加242个,其中工业项目450个,服务业项目177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0.6%、98.3%。 “改”是动力:站在区域发展高度全面深化改革,南通成为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密集区,为新一轮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去年5月9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南通市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做法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赞。 南通是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的全国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城市。南通市行政审批局是全国首家依法设立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率先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重点领域探索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 改革中,南通再造新流程,首批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涉及15个部门的53项行政许可权全部划入行政审批局,原来15家审批部门变为1家,涉及的26个处室减至审批局4个处,同时,探索建立注册登记“一窗办结”、建设项目“一站审批”新机制,企业注册登记时间由原来最少12-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54个工作日压缩到一般工业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 以“一枚印章管到底”为特点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只是南通众多国家级改革试点的一项。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均列入国家级改革试点。 陆海统筹发展是破解陆海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有效途径。2013年初,南通提出发挥江海联动开发开放优势,开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设想。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南通市开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正式上升为国家级试点。 在这一战略带动下,南通收获多项改革红利:国家海洋局将南通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海域综合管理试点市”;全国首家开展海上构(建)筑物可出资登记、首家对外发布建设用海海域基准价格评估技术规范,实现全国首例海域储备融资;南通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尤为可喜的是,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写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示范区,一步步从概念变为现实,对南通实施江海联动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扬州日报记者 邹平 执笔 侧 影 七朵金花 搬来沪企近百个 从接轨上海到“北上海”“上海北”,再到上海“北大门”,南通发展定位的不断升级,既是省委、省政府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的深远谋划,也是南通坚定不移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不懈追求。 融入上海一直是南通的梦想,长期以来,南通与上海的民间交流与经济合作就很频繁。上海的超高层建筑(29层以上),每100幢就有15幢由南通建筑铁军承建;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南通是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保障基地,7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 目前南通共有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7个合作园区,从上海吸引或“搬”来亿元以上企业近百个,总投资超过350亿元,被称为沪通产业合作“七朵金花”。 南通将按照省政府批复的《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重点打造“三港三城三基地”,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交通体系功能化、产业发展协同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上海“北大门”。 扬子江城市群的大幕正徐徐开启,与建设上海“北大门”的蓝图交相辉映,机遇再次垂青南通,带动沿江各市共同发展。 泰州日报记者 王庭君 沪通大桥 拉近江北江南 来到沪通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浩渺江面之上,蓝色钢结构如腾空巨龙,向江心伸展。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江阴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大桥上游40公里,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重点段——沪通铁路的跨长江控制性工程,全长11公里,为四线铁路、六车道公路合建桥梁,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 各地群众对沪通长江大桥建成投运充满期待—— “沪通铁路建成后,从南通到上海只需1小时”; “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盐通铁路经沪通大桥预留通道过江,一路南延至张家港,接南沿江城际高铁抵达上海”; “盐通铁路与徐宿淮盐客运专线相连,构成京沪通道徐州以南的分流通道,成为江北通往上海的最近路径”; …… 中交二航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李有为介绍,沪通长江大桥的特点体现在“高、大、新”,“高”——主塔高325米,相当于100层楼房高,为全球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大”——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是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在国内桥梁建设中首次采用Q500qE高强度钢及2000MPa级斜拉索新型材料。 记者了解到,通过沪通长江大桥的盐通高铁计划年内全线开工,2020年左右建成,届时,江北各地居民坐上“G”字头高铁,1小时左右均可畅行江南。 盐阜大众报记者 范进 |